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时间:2022-10-13 02:43:05

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摘要】目的 观察米托葸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此3中蒽环类抗生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我院于2008年2~2010年2月收治的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米托葸醌(MIZ)、吡喃阿霉素(THP)和去甲氧柔红霉素(IDA)的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副反应。结果 米托葸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80%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氧柔红霉素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米托蒽醌组和吡喃阿霉素组(P

【关键词】蒽环类 抗生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07-02

【Abstract】Objective Cha Mituo unhappy quinone, pirarubicin and idarubicin the 3 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therapy comparison. Methods The hospital in 2008, 2 February 2010 were treated 45 cases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ere given mitoxantrone anthracene quinone (MIZ), pirarubicin (THP) and idarubicin (IDA), the treatment, to compare their clinical effect and side effects. Results mito anthracene quinone, pirarubicin and idarubicin three groups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80%, 80% and 86.7%,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o Idarubicin cardiotoxicit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itoxantrone group and pirarubicin group (P

【Key words】 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plication

近几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快的进展,虽然维甲酸(ATRA)的治疗APL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治疗的手段蒽环类抗生素单药或联合ATR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仍是临床常规。本研究分别采用米托蒽醌(MIZ)、吡喃阿霉素(THP)和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ra-C来治疗APL患者,旨在详细了解不同的蒽环类抗生素在APL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院住院的APL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9岁。全部患者均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化染色、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分型等确诊,确诊的患者另行PML/RARα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入院时有22例患者表现出血,15例表现为发热,全身乏力5例,面色苍白12例,关节疼痛5例。行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红蛋白中位值71g・L-1 ;白细胞(WBC)计数中位值为2.6×109・L-1,其中≥10×109 ・L-1 的有12例;血小板计数中位值为31×109・L-1 。

1.2 方法 我院于2008年2~2010年2月收治的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米托葸醌(MIZ)、吡喃阿霉素(THP)和去甲氧柔红霉素(IDA)的治疗,每组15例,分别采用MA[MIZ 10 mg/(m2・d)×3+Ara-C100~200mg/(m2・d)×7)]、TA[THP 20 mg/(m2・d)x 3+Ara-C 100~200mg/(m2・d)×7]和IA[IDA 10mg/(m2・d)×3+Ara-C 100~200mg/(m2・d)×7]方案进行不同的诱导缓解治疗;待完全缓解后,使用中剂量的Ara-C(1.0~2.0g/m2,q12h,静脉点滴,第1~3天);依托泊苷[VP-16,100 mg/(m2・d),静脉点滴,第4~5天,口服ATRA 半个月,强化巩固治疗。

1.3 疗效评定及随访 在诱导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基本会消失,行血常规检查,发现或接近正常时行骨髓的涂片细胞学检查,疗效参照文献[1];当到达CR后,维持服药每3个月来复查1次,进行常规行血、肝、肾功能的检测,心电图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记录所得用SPSS7.5软件进行统计,计数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三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0%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访1年,45例随访的患者均存活,有12例复发;MIZ组5例、THP组4例和IDA组分3例,复发率分别为33.3%、26.7%和20%。

表1 三组疗效比较(例)

2.2 副作用比较 45例APL患者接收化疗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表现不用程度的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和纳差,检查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而心脏的毒性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ST-T波颠倒、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而总体上IDA组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低于MIZ组和THP组(P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随着维甲酸和抗生素的应用,其预后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目前临床资料表明联合应用ATRA和化疗已可使大约70%的APL患者得到根本治疗,而APL已经成为了只凭化疗就有可能治愈的急性白血病[2]。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30%的患者有可能会复发,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APL的疗效,不断改进治疗方案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蒽环类的抗生素是应用于成人或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药物,其疗效显著,应经得到认可,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首选药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和RNA合成、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中THP是新一代的葸环类抗生素,MIZ则属于第二代的蒽环类抗生素,而IDA是柔红霉素的衍生物。国外有文献报道[3],MIZ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可稳定维持在60%~70%。由于APL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多为药耐药基因mdrl及相应的P-糖蛋白所表达,不易对ATC所产生耐药性,所以本文将ATC作为治疗APL的巩固维持治疗、作为清除CR后的微小残留病的主要细胞毒药物。蒽环类抗生的素剂量与效应呈正相关的关系,但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其毒副作用也越明显。与其他的化疗药物类似,蒽环类的抗生素毒副作用包括急性消化道反应、慢性骨髓抑制、脱发等,其ATC最为严重还是对于心脏的毒性反应,所以本组选用的为疗效高、对心脏毒性较小的药物,THP的安全累积剂量可达1100 mg・(m2 )、MIZ对于心脏毒性仅为为DNR的1/10,而IDA 和THP的心脏毒性则会更低。在本组中有老年人,所以在化疗期间酌情得使用极化液等制剂以保护心脏是非常有必要的[4]。本研究中,IDA组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低于MIZ组和THP组(P

文献资料显示,蒽环类抗生素与Ara-C联合治疗APL的早期死亡率较高,较易复发,本文三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0%和86.7%,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种蒽环类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蒽环类抗生素可广泛应用于治疗APL患者的化疗中;由于药物分子结构的改变,新一代蒽环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减弱,而疗效增加,耐药程度降低,更有广泛的临床使用性,本组复发率分别为33.3%、26.7%和20%,映证了此观点,总之相比较而言,去甲氧柔红霉素毒因其副作用较低,抗肿瘤活性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8-169.

[2] SANZ M A.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APL[J]. Clin Adv Hematol

[3] Kimby E,Nygren P,Glimelius R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chemotherapy effects in acute myeloidleukemia.Aeta Oncol,2001,40(2-3):231-252.

[4] 孙黎飞. 蒽环类抗生素的心脏毒性作用和防治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9):847-849.

上一篇:对果洛州临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