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3 02:25:58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大咯血患者采用外周血管介入疗法的有效性。方法:抽选2013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0例大咯血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随机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采取外周血管介入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复发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28%、68.5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外周血介入治疗; 大咯血; 效

doi:10.14033/ki.cfmr.2017.10.0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29-02

大咯血,也就是一次咯血量>100 ml,亦或是24 h内患者咯血量>600 ml;严重时,可促使患者死亡[1]。临床上,倾向于静滴垂体后叶激素的方式,来对大咯血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也就是以影像设备为支撑,经皮予以穿刺,辅助穿刺针、支架及导管等多种器械,全面诊治疾病,力求达到微创。为探索介入治疗用于大咳血患者的治疗,抽选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70例患者进行样本研究,所得疗效明显,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0例大咯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与中华医学会针对大咯血所拟定的诊断标准严格相符;全部患者均认可和同意此次治疗。排除标准:患肝、肾及其他脏器严重疾病;精神病或其他因素无法配合本次研究。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70例大咳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8.5~71.3岁,平均(50.05±3.95)岁;疾病构成:肺结核8例,肺癌13例,支气管扩张14例;日咯血量610.5~801.5 ml,平均(625.25±12.05)ml。研究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9.5~72.5岁,平均(49.65±4.15)岁;

疾病构成:肺结核10例,肺癌9例,支气管扩张15例;日咯血量604.5~806.5 ml,平均(621.25±12.15)ml。全部患者均认可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构成、疾病构成及日咯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使用常规药物对患者予以止血,提供吸氧支持。研究组配合常规治疗,同时采用外周血管介入疗法。于局麻状态下,利用改良 Seldinger技术,经患者皮下左侧股动脉进行成功穿刺,将导管植入,推至气管隆突位置,确定患病侧相应的支气管动脉,实施造影检查。利用5F Cobra 导管,对患者的支气管动脉采取必要的栓塞治疗。栓塞颗粒由海绵材料研制而成,直径1~2 mm不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判定标准:治愈,患者不再咳血,3个月内未见复发;显效,患者咯血频率减小,量少;有效,患者咯血频率下降,咯血量减少≥50%;无效,患者咯血量和频率均未变化,或者加剧[3]。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3月后统计两组复发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33/35),对照组为68.57%(24/3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为31.43%(11/35),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复发患者2例,复发率为5.71%;对照组复发患者10例,复发率为28.57%,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大咯血,属于常发的临床疾病。出现该病后,患者将出现诸多不适,对其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若病情加剧,未能及时救治,则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临床提倡及早诊断、治疗。从当前来看,临床对本病已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手术。考虑到患者个人的体制差异,所选的治疗方法不同,其效果往往也不一样,且结局可能不容乐观。医疗技术在我国的更新和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形式、水平均有明显改观。随之而来的,大咯血患病数也在逐年上升,临床症状相对复杂。再加上患者对临床治疗抱有很高的期望,普通的治疗方法根本达不到其需求。所以,全面分析疾病特征,提出可靠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必须处理的问题。通过分析本病的诱导和形成原因得知,大部分患者均因支气管周边组织、结构引起炎症或病变,使支气管遭受损伤。当毛细血管发生病变,血管将会随之扩张甚至变形[2]。该情况下,支气管、肺血管很容易产生病理变化。血管破裂后,就会导致大咯血。临床研究表示,若患者每天咯血量>50 ml,但未能立即治疗,则会引起失血过多,带来各种病理反应[3-4]。若身体内部的可循环血液量下降,多器官或脏器出现缺血现象,则很可能诱发失血性休克甚至是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健康。该情况下,必须马上进行治疗。临床上,较为普遍的方法有养分支持,可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但不明确的治疗方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系列的并发症,不利于整体治疗。所以,必须充分了解患者自身的肺功能情况,坚持对症用药,预防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能够降低对患者带来的创伤。选择栓塞材料的过程中,应尽量考虑RVA 或者明胶海绵颗粒。RVA 颗粒是有效的长期栓塞剂,可以保证长时间的栓塞,避免栓塞失效后出现的复发及不良反应。明胶海绵颗粒是比较可靠的止血性材料,使用后可以达到明显的止血效果,且有效预防支气管坏死。值得关注的是,明胶海绵颗粒纵然止血效果良好,但永久性远低于RVA。因此,临床必须充分了解患者自身的体质情况,判断能否使用该材料。本研究共选取大咯血病例70例,研究组采取外周血管介入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33/35),对照组为68.57%(24/3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上述,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疗效比较彻底,患者不易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线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代慧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29-130.

[2]钱会.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36-37.

[3]葛坤元,蒋晓东,程宝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28-29.

[4]赵国新,李天阳,谷志龙.大咯血的诊断与急诊外科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36-137.

[5]黄肇权,黄旭明,胡世峰.介入手术在抢救肺Y核大咯血患者中的疗效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1):57.

[6]喻长发,陈小琴.肺结核咯血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126-127.

[7]袁子杰.肺结核大咯血治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5-26.

[8]薛可龙,陈掌元,王耀恒.多支血管参与供血的咯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130-131.

(收稿日期:2016-12-21)

①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宜都 443300

上一篇:基于交往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下一篇:酮替芬联合ICS/LABA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