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体验,唤起孩子的心灵

时间:2022-10-13 02:07:16

摘要: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关注儿童的生命体验已经日益被社会所重视。只有基于儿童自身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之上进行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唤起学生的积极意向性,让学生深切的理解知识,认识自我,将知识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本文根据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对生命体验唤起学生心灵的意义谈了一些个人的初浅认识。

关键词:教育;唤起;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何谓唤醒?唤醒的是什么?如何唤醒?人总是有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冲动,不断的追求着自身的生活、能力、人格、德行的完善。当人类带着这种渴望来到这世界时原本是盲目迷茫的,像一个人在沉睡后缓缓的睁开眼那个瞬间,可能一开始会感到一阵眩晕。这就是开始看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过程,那种眩晕的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懵懂和不适应。当人们开始跟随着内心的冲动和直觉思考、行事时,教育便成了唤醒他们和帮他们去适应光明的重要途径。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是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手段,首先要求老师们和家长有着一颗包容的心和善于观察的眼睛。只有内心包容才能真心相信每个生命有着不可忽视的一面和值得尊重的人格;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那些发光善良的点和单纯的美好。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唤醒心灵需要爱,有爱就有共鸣,就有唤起的可能性。唤醒心灵需要智慧,老师用智慧的手段更容易激活孩子内心的萌动。唤醒心灵需要细心、耐心,孩子的成长不是眨眼之间的事,两颗心的契合也不是简单的组合,所以耐心细心是必不可少的。唤醒心灵需要诚信,诚信才能换来真诚的沟通,而沟通是唤醒心灵的重要渠道。唤醒心灵需要生活充实,在孩子的生命中,只有让他们充分的去感受不同的生命体验,才能让他们在经验中感受内心的得失、需求。唤醒心灵需要总结反思,人的成长有坎坷,唤起一个人更是坎坷,更何况这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才能共同体验生命的美好。当我们拥有了爱、智慧、耐心和诚信时,如果我们面对的却是孩子们空洞洞的心和空洞洞的生命体验,我们也将无法真正的唤起他们。然而,当今的很多课堂仍然有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合作少;记忆结论多,探索过程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完成任务多,体验乐趣少的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学生难以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学习生活的幸福,更谈不上品味生命的价值。要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状况,就应该从根本上对人的生命存在给予整体的关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品格、学习智慧和个性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历程,进行有效学习。

所谓“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或“亲身经历”(《现代汉语释义》)。“生命体验”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一个人在自己的孩提时代没有过对生命的充分体验,那么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就很难领悟生活,学习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一个从小就离开父母、缺乏关爱的孩子,长大也就很难体会生活的美好,也很难学会关爱他人;没有体会过挫折与艰辛的人也很难体会到幸福的甜蜜。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他认为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现在各个学科教材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孩子们如果缺乏对周围世界的关怀和体验,只致力于死记硬背与题海战术将很难真正的理解将知识,并很难将知识内化到自身当中,让知识转化为提升自身修养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宝藏。在我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就有这样的体会,对于我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产生过的情感体验在我后来的学习中遇见时更加的能让我的内心产生共鸣,影响更加的深刻,领悟也更加的透彻。

在我的儿童时期,我很感谢父母当初没有随波逐流的将我的假期都交给补习班和堆积如山的作业习题,而是将我带到了大自然,陪我在阳光明媚的自然风光中骑着自行车旅行,拉着我的小手在春意盎然的田间踏青,闻着花儿的芳香,听着鸟儿的歌唱,一遍遍的介绍着路边的植物,讲着他们童年时的趣事。我学会用画笔记录我看到的世界,用镜头拍下了我的视角,打从心底里爱上了古香古色的中国山水。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知道了课本上描绘的生命是怎样的美好,它们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唤醒了的我心中的美好记忆。而如今,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为了孩子的成绩着急,为了孩子是否比别人少学一两门技艺而着急。其实真正该让我们担忧的应该是孩子的成长。他们从出生就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入学、求学、升学,而当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安抚时,父母为了他们而外出打拼,城市化让他们忘了大自然的存在,忽视掉了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宝贵的礼物,钢筋水泥、电子产品变成了他们的主要生活环境,在这冰冷和缺乏爱的生命体验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如何体验生命的意义?当今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离奇的血腥的案件,不就突显出了人们对生命意识的缺失吗?我们不能只怪法律不健全,怪教育不完善,怪家庭教育的缺失,健全的社会制度是建立在个体健全的生命感受上的。生命体验并不是指只让孩子体验美好、成功,因为人生当中可能更多的是挑战是磨砺,可就像没有寒冷我们就感觉不到温暖,没有饥饿我们就感觉不到饱的惬意,没有那些汗水的付出,我们就感觉不到收获的喜悦,幸福只有在对比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到,苦难过后才能感受到新生的美妙,我们只有主动的去感受生命,主动的去迎接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的朝向理性去发展,基于理性学会为人生做出选择,我们便会有德性。老师要让孩子们学会体会身边小小的幸福,要将自然法则教给他们,让他们在自然法则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幸福的生活,充分的享受自由,包括享受自然事物给予他们的一切挫折。这些经历越多孩子们的内心就会准备得越充分,带着这些充分的准备,将来才会乐观积极的看待生活,热爱生命,关爱社会。

上一篇:牧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