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负性情感的根源

时间:2022-10-13 01:32:17

探寻负性情感的根源

有些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放到悲惨的境地,面对问题的能力很弱,这其中与负性情感的长期积累有很大关系。本文主要从内在需要、情感的规律和未完成事件三个方面去分析负性情感的根源,并总结了在宣泄负性情感时的注意事项,目的是能帮助一部分人走出情绪的困扰,获得一个健康的人生。

负性情感根源宣泄一所中学校有位年轻女教师在毕业的第二年选择了自杀。据她的同事反应,平时她是个开朗、性格很好的女孩子,大家都想不通她为什么会走上绝路。即使是工作压力大,也不足以成为她轻生的充分理由。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什么原因,在她内心肯定有无法排解的情感,才使她做出这么绝望的行为。因此探究负性情感的根源,并找办法及时宣泄,对促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

一、负性情感的根源

1.内在需要的缺失

需要是情感的基础。当人的情感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快乐;当人的情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受挫,变得悲观,甚至愤怒。

人的需要是丰富多样的,如对衣、食、住、行的需要,对劳动的需要,对交往的需要和对社会劳动的需要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到满足的。在到达下一个等级前,每一等级的需要都必须满足或部分满足,如果更基本的需要很紧迫,其他需要就处于压抑状态。

如上述女教师,据她的同事说她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没有妈妈,爸爸年龄很大,没有工作的能力,他们姐弟三个就是依靠叔叔伯伯的救济长大的。大学学费是助学贷款,在她自杀前还没还清。也许正是由于她这种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未得到满足,很多事情都感到好难、没人帮忙,才使得她选择了极端的应对方式。

应该注意的是,要找清楚是哪种最紧迫需要未得到满足。由于人的需要多种多样,一个人同时可能有几种需要,起主要作用的可能就一个,而这一需要可能就会被其他的需要所掩盖,这可能连当事人自己都不明白。旁观者清,这时寻求咨询还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2.负性感情未走过最高峰

心理学家森田正马认为,如果对于情感听之任之,即顺从其自然变化,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最后消失。情感遵循山形曲线规律,但当负性情感达到高峰时,往往会让人以为过不去了,一旦走过了情感曲线的最高峰,痛苦的感觉便会下行乃至消失。如果对情绪强行控制,使其情感始终不能达到高峰,就会造成心理的压抑。

有一个心理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孩子每当和父母闹矛盾的时候就会用头撞门,以发泄心中的怒火。令人记忆深刻的是,这个老师当时说了一句话,她说:幸好这个孩子还有发泄的方式。是的,幸好这个孩子还可以通过撞门来发泄怒气,如果他对自己的愤怒强行控制,使其不能达到最高峰,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心理的压抑,心理越来越不健康,甚至可能会出现比撞门更激烈的行为。而且对负性情感强行控制的同时,会带走很多正能量,结果是加重心理负担,降低面对问题的能力。

3.未完成事件

哀伤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丧失(这些丧失不仅包括亲人、宠物的死去,也包括自己喜爱的东西、自尊的丧失等),但又没有对丧失进行处理时,心理年龄就会在这个地方停滞下来,成为一个心结,一个未完成事件。因此,未完成事件指的就是那些没有获得圆满解决的既往情境,尤其是创伤或艰难的情境。如果没有好好解决这些问题情境,那么就会变成一种“情结”固定下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未完成事件没有很好的觉察能力,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件或情境,就会以未完成事件的面貌再次出现,促使负性情绪的爆发,使事件无法进行下去,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

二、处理负性情感的方法

1.主动寻求咨询或帮助

当负性情感来的时候,单凭个人力量是很难处理的。一方面作为“当局者”可能“迷”,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或者用另外一个事件来掩盖真正的目的,这些都会延迟负性情感的处理,使事情不能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病急乱投医”或者“病重乱扎针”,比如有的人在心情极度抑郁的时候会选择割腕、撞门、吸毒等,还有的人会做出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如不堪工作压力的女孩子投向有家室的领导怀抱。因此,当负性情绪来的时候要有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获得正确的宣泄途径。

2.寻找正确的宣泄途径

如果使负性情感不能走过最高峰,而是对其进行强行控制,反而会造成心理的压抑。如果遵循情感的规律,任其自然变化,就会形成山形曲线,一起一伏,乃至消失。但是值得重视的是,如果通过撞门、割腕这样的激烈行为来释放情绪,是不可取的。因此寻求正确合理的宣泄途径,使情感走过最高峰,就会使情感得到很好的处理。这样的方法有很多,如听节奏轻快的音乐、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可以对自己的至亲好友诉说、或诉诸文字;也可以找个沙袋泄气,大喊一声,大哭一场等等。总之,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违法、不违反道德伦理的前提下,使情绪得到宣泄。

3.及时宣泄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不和,一般都是由于平时的小矛盾、坏情绪的积累造成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能及时劝解这群小蚂蚁的始祖换个地方建立家园,就会避免千里之堤毁于一旦的结局。同样,如果能够及时沟通,将小矛盾、小情绪化解,就可以避免很多事情的发生。冰冻非一日之寒,心理压抑也非一日之功。因此,情绪宣泄的及时性,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孙菲菲,张迪.咨询师基本功训练[M].华夏心理教育中心,2010.

[2]孟莉.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森田正马.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精神生活的康复[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4]马志国.心灵成长导航[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上一篇:一份珍贵的礼物 下一篇:升华德育,“扶好”孩子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