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武术博物馆的意义等

时间:2022-10-13 01:05:15

建立武术博物馆的意义等

一提到博物馆,我们总会想到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技博物馆、奥林匹克博物馆等,大到国际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小到省市博物馆,可以说已形成健全的等级博物馆体系,博物馆涵盖内容是广泛的,而且博物馆的性质也是不同的。

深深植根于民间的武术,在当今世界潮流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武术,武术界内外人士,力图团结智囊团的力量,为武术的发展献计献策。

当今,无论从武术自身发展的实践角度,还是理论角度,都呈现出各界人士的关怀。值得炫耀的是,建立武术博物馆已提到日程,并有了初步规划与实际行动,尤其上海体育学院已建成首个武术博物馆,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北京体育大学也很早提出建立武术博物馆的理念与探索,并努力争取应有的扶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家级武术博物馆将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面对欣喜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人士对建立武术博物馆是抱有不乐观态度的,甚至反对武术博物馆的建立,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武术博物馆建立的意义,以至于让我们理性的对待建立武术博物馆。

武术博物馆建立的意义大体简述如下:

武术博物馆的建立,利于武术登入大雅之堂。博物馆对于人们而言,象征着一事物的形象,譬如韩国跆拳道有专门的跆拳道国技院,研究、汇集跆拳道各种资源、历史发展概貌等,全面形象、客观地展现跆拳道的面貌等,可见,类似博物馆。假使武术有博物馆,以博物馆的身份向国内外人士,来展现武术的风貌将是武术传播的一道风景线,武术博物馆将会容纳历来武术界武术大师资料、拳谱、各种民间器械以及借助高科技来全方位地展示武术。武术登入博物馆的门槛,是武术自身的荣幸,是武术身份提高的例证。

武术博物馆的建立,汇集博大精深的武术资源。武术博大精深,技术繁杂、器械众多、拳谱丰富、传承分布较广并散落到民间等,让想了解、练习武术的人摸不到头绪,理不清武术的发展与现状。然而,这种问题的解决,似乎建立武术博物馆能给出应有的答案。武术博物馆的建立,首先要吸纳民间的各种器械、拳谱,呈现武术历史人物,介绍各种拳派及传承人等,进而,全方位展现武术的概貌。

武术博物馆的建立,是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散落在民间的武术,很难让人真正踏进乡村民间去了解与学习,尤其对于国外人员更是如此。当我们有了武术博物馆,一些国外人士可以通过武术博物馆很便捷地了解武术全貌,尤其国外官方人士可能更愿先选择武术博物馆吧。种种的原因,在说明武术博物馆是武术国传播的窗口之一。

武术博物馆的建立,可实现经济价值。假使武术博物馆建成,想必多少能带来一些经济价值,譬如门票或是卖一些武术用品等,当然,可能现在会选择免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但,未来注定是市场条件下的产物,因此,武术博物馆走上市场的运作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武术博物馆建立的益处很多,在此不必过于列举,明白的是,如果早建成武术博物馆的话,想必上世纪80年代挖掘的武术宝贵资源不会像现在那样毫无生气的堆放在一边,无人问津。显然其没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但愿武术博物馆的建立,能充分把上世纪80年代武术挖掘与整理的武术宝贵资源运用上,为武术的发展点上微足的光芒。

解读古代武术训练

高贯发

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西方思想渗透到中国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西方教育理念在中国迅速膨胀起来,譬如,我们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西方教学模式也深深渲染了武术教学,因此,武术的传授形式也发生了极大变迁。毋庸置疑,时下武术训练方法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古代武术训练的方法。武术要想真正保持原有的“味道”,除了技术、理论挖掘与整理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古代武术训练方法的探析,这对传统武术的回归,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对现今武术训练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古代武术训练方法受当时文化及其思想的影响,尤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影响深远,进而映射古代武术的修炼方式,使古代武术训练方法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式。古代武术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修炼方式,即内功修炼和外功修炼,并达到追求的效果。

古代武术的内功修炼方法主要集中于气的修炼,主要目的是养气和炼气。养气以凝气清神为主旨,排除杂念,聚集功法;炼气以运使气息,通过复式、胸式等呼吸方式,自由跳动气息,类似现今的养生功法强调的调息手段,其总的目的为练功服务。内功的修炼多采用静态的或缓慢的动态功法,静中求动。典型的代表为桩功,古人云:“要学拳,需站桩,欲习打,先练桩。”桩功包括静态和动态行桩的功法。可见内功的修炼着重炼气的方法。

古代武术同时也强调外功的修炼方式。古代武术强调技击格斗术,非常注重实用性,这就要求骨骼、肌肉的硬度、韧性;除了具有精湛的攻防技术外,抗击打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的制约与要求,衬托出相应的修炼方式,即柔功、排打功、轻功、攻击性功法。

柔功在功法的修炼中是占重要位置的,也是修炼功法的入门基础。古代武术的柔功其实就是身体柔韧性的练习。,包括发展身体各个肌肉的韧性和灵活度,其手段为拉、压、牵等,有目的的牵拉肌肉的柔韧性,常见的方式为压腿、扩胸、劈叉等形式的柔功。排打功目的在于自我保护,如在石头、铅袋上练习功法,包括身体各个部分。此外,还有金钟罩、铁布衫的练习,其实是不断修炼抗击打的部位。

古代的轻功修炼,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真飞。轻功是形容人跑得极快,能在陡坡上、墙上、山坡上等处行走自如,或跳跃到一定的高度而已。因此,有后来所流传的飞檐走壁说法。其中,有这样的锻炼手段为“轻身术”,如先练负重在山路土岭上跑,继而在有水的缸边跑,随熟练程度的进展,进而减少缸里的水,直至为在空缸上跑,后将缸换为有盛铁的簸箕等训练体系。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古代武术训练的方法,其实古代武术修炼是以上训练手段的综合,每一环节都尤为重要。通过了解古代武术训练方法,可以看出,与当今武术训练有很大差别,但也存在相似性。因此,我们在整理传统武术精髓时,可以从古代武术修炼方式吸取营养;如今武术训练可借鉴古代武术的训练方法,如桩功等。

上一篇:深切怀念八极恩师李春和先生 下一篇:浅谈长拳发展的历史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