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本 教研并举 全面推动华文教育发展

时间:2022-10-13 12:42:38

以侨为本 教研并举 全面推动华文教育发展

摘 要:华文教育是面向几千万海外侨胞尤其是华裔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的语言文化教育。作为华侨华人的“留根工程”,海外华文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保持民族特色的根本保证,也是侨务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地处闽南的华侨大学创办于1960年,由革命领袖廖承志担任首任校长及党委书记,直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国家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近年来,华侨大学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大华文教育体系。近期,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教授接受了我刊的独家采访。贾校长于1978年10月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7月毕业,同年考取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1年9月,任国立华侨大学第七任校长。在访谈中,贾校长畅谈了他对我国华文教育事业、华文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强调了华文教育的学科属性和研究重点,回顾并展望了华侨大学在推动华文教育发展方面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以侨为本;教研并举

一、任重道远:海外华文教育虽成绩斐然,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世界教育信息》:您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华文教育,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及海内外的华人华侨组织都有非常深入的接触。您能结合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国家在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绩吗?

贾益民:中国政府一向都非常重视海外华人华侨社会的华文教育发展、海外华人华侨子弟的教育和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支持、推动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还有原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都把海外华人华侨社会的华文教育纳入到国家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推广的整个战略布局中来积极推进。此外,我国还成立了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2004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专门就如何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同年4月,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联席会议由中央15个部委的领导及其他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主要工作是制定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方向、原则、方式、方法、条件保障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对国家政府层面和民间层面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和规范性作用。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也于同年注册成立,积极动员海内外的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按照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工作任务、工作方针、工作要求来开展各项华文教育工作,并把华文教育纳为海外侨民工作、华人华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试图通过华文教育对海外华人华侨社会的中华语言文化传播起到一种侨务公共外交的作用。

第二,国家在推动华文教育发展方面创立了一系列华文教育工作品牌。这些品牌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华文教育的普及。现在,海外华文教育一方面面临着普及的问题,即通过各种工作吸引更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子弟加入到学习华文的行列当中来;另一方面,面临着华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如何把“普及”和“提升”结合起来,是这些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国内华文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考虑,或者说是一个战略考虑。对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国内的华文教育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开展品牌活动。品牌活动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面向海外华文师资队伍的培训活动,这是提高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质量和华文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主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培训来提升海外华文教育的水平;第二类是面向华裔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华文教育语言文化寻根、汉语冬夏令营、中华文化大乐园等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华裔青少年加入到学习华文的队伍中来,调动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华文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华文的热情和兴趣。

第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填补了海外华文教育教材的空白。以前,海外华文教育没有比较规范的教材。为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编写了《中文》《汉语》等系列教材,还有一些本土化教材以及文化教材。这些教材包括纸质版教材、多媒体光盘教材、网络教材。虽然现在的华文教材种类偏少,数量也不多,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构建了华文教育的基础教材体系,为海外华文学校——包括周末制、全日制、半日制华文学校等提供了一系列可用的教材。这些教材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发行以来,到现在将近20年了。目前看来,这些教材的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也非常受欢迎,期间也经过了多次修订,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中文》的使用量最大,到现在已经发行了2000多万册。

第四,在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进一步重视对海外办学的指导和支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已在海外建立了100多所示范学校,召开了示范学校工作交流会、研讨会,对海外华文学校如何办学、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予指导。这些示范学校大多都是各国或地区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学校,而且办学质量高、目标明确,总结、推广了一些比较好的办学模式、教育方式等。此外,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还举办了一系列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等活动,加强了对海外办学的指导和规范,这有利于不断地提高各校的办学质量。

第五,在华文教育发展的过程当中,华文教育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不断加强。首先,华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汉语国际教育界或者说对外汉语教学界,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海外华文教育不同于对外汉语教学,它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对象、要求和目标。比如,在语言教学性质方面,在文化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方面,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方面等,华文教育与我们通常讲的对外汉语教学或面向海外主流社会非华裔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有巨大差别。现在,华文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基本上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肯定,而且有了一些专著、一系列论文,还有比较丰富的学科研究或学术研究。其次,华文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被纳入到国家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华侨大学文学院于2005年成功申报了华文教育本科专业,面向海外招收将来有志于从事华文教学的华裔青年。2006年,华侨大学华文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现在,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华侨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逐渐开设了华文教育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这将有利于华文教育学科体系的初步建成,促进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再次,华文教育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建立起一系列专门的学术会议体系,这些学术会议体系对扩大华文教育的影响、加强华文教育学科建设、提升华文教育学术研究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举办的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就把华文教育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每两年还举办一次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这个大会对华文教育的办学、教育教学、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一些专题性会议或者地区性会议,如两岸华文教育协同创新研讨会、教材研讨会、教师发展研讨会、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生论坛、两岸华文教师论坛等。这些会议为海内外华文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加强了海内外华文教育界的学术联系。

除了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外,华文教育还得到了海外许多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不过,华文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历经了很多磨难。受某些国家语言政策、民族政策、文化政策等影响,华文教育在上世纪中期曾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打击,甚至一度中断。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各国华文教育政策的调整为华文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华人华侨社会发展华文教育的政策更为宽松。到目前为止,虽然华文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困难尚待解决,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不过,我对华文教育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二、大国崛起:海外华文教育得以复兴

并呈现出新的面貌

《世界教育信息》:自上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教育在办学的形式、规模等方面主要经历了哪些显著的变化?最近十几年,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您认为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海外华人学汉语的情况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

贾益民:这种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海外华文教育基本上是一种侨民教育,汉语教学多是母语教学或者第一语言教学。但是,这种情况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发生了质的改变,作为侨民教育或者母语教育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在绝大多数国家得到彻底改变,汉语成为这些国家或者华人华侨社会学校的外语教育或者第二语言教育。这种变化也使得海外华文教育的办学性质、办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海外华人华侨社会的汉语水平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走下坡路,甚至有些国家的华文教育中断了许多年,致使几代人没有学习汉语的机会。

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尤其是90年代以后,我们看到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华文教育普遍得到振兴或者实现了复兴,如各种华文学校的复办,新式中文学校、周末制学校、补习学校或补习班的创办。可以说,华文教育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和发展。期间,我们看到海外华文教育已从旧式的老侨校转到新式的学校,并更多的以周末制或者课后制中文学校的面貌出现。这种办学形式已成为海外华文教育的主流或者主导,大多数华人华侨子弟在周末制中文学校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

以前开展侨民教育主要出于对华人华侨社会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以及掌握华文之后的实用性考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中国国际贸易往来的频繁,海外华人华侨子弟与中国的经贸、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这为华人华侨社会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因此,他们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除了传承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之外,考虑更多的是语言的实用性,这也是伴随着华文的经济实用价值提升而出现的一种新情况。现在,海外学习中文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学习中文的目的是回到祖国或者祖籍发展事业,或者回国以后继续读书深造,或者从事促进中外经济贸易往来、加强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可见,与过去的侨民教育相比,当今海外华文教育的学习目的、要求、目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海外华文教育除了在华人华侨社会得到充分发展之外,现在正逐步进入国外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主流中。很多国家教育体系内的华文教学越来越多,而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育体制之外的补习性质的华文学校的学分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被认可。虽然这些学校只是补习性质的周末制、课后制中文学校,但是学生通过一定程度的汉语学习并考试合格后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这个学分被视为一门外语学分,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该校所在学区的主流学校。这是海外业余性质的华文教育进入主流教育的一种方式,对海外华人华侨社会自己创办的补习性质的华文学校或中文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虽然一些旧式的或者老侨校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但是华语教学或者汉语教学所占的课时量或者学分逐渐得到所在国政府的更多支持和认可,其学时量、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第三,教育主流之内的一些中小学纷纷增设华语或者汉语课程,这实际上是华语在社会上得到普遍承认的一种标志,也是外国政府重视华文教学的一种体现。在很多中小学,华文被视为选修课程甚至是必学课程,而且除了华人华侨学生可以选修之外,更多的非华人学生也加入到华文课程的学习中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海外华人华侨社团更加重视华文教育。就目前而言,海外华文教育除了私人办学之外,更多的是由一些华人华侨社团和机构在统领办学。这些华人华侨社团和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华文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这对于促进华文教育办学的发展非常重要。这些社团基本上都是由商界、文化教育界或者科技界的精英组建的,他们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也有文化教育方面的经验,并且往往都是在华人华侨社会或者所在国、所在地区主流社会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因此,他们的参与会对华文学校的办学带来重大的影响,为华文教育的办学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华人华侨所在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教育体制内的双语或者三语学校,是海外华文教育的一种新变化。在东南亚、北美、欧洲,都有一些这样的学校。这些学校往往是全日制学校(从幼儿园、中小学一直到高中阶段),已经被纳入到教育体制之内。在这些学校中,华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语言,它可以与所在国的语言并驾齐驱,所谓“双语”就是所在国语言和华语两种语言。“三语”指的是在有些非英语国家加了英语课程,但是英语基本上被作为外语课程来学习,相比之下,所在国语言和华语基本上是作为教育的主导语言或者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目的语。因此,这些学校学生的华语水平比一般周末制补习学校的学生水平要高得多,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另外,海外华文传媒对海外华文教育也更为支持。海外许多华文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都在推广华文教育。比如,报纸会经常关注所在国或所在地区华文教育教学的状况,甚至开辟华文教育专栏,这对传播汉语、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外中文电视台、华语电视台也开设了专门的教育栏目——汉语教学栏目、文化教学栏目等,这对于海外华人华侨社会传播中华文化,同时对华文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历史发展来看,海外华文传媒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关注华文教育、支持华文教育。总之,新世纪以来,华文教育发展中的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发展非常多。

三、和而不同: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育的本质差别与共同愿景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来,国家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在不同国家的大中小学积极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推广方面扮演着非常活跃的角色。对外汉语专业或者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很高,相比之下,许多人对华文教育专业了解不够,甚至将它等同于对外汉语,请您谈一谈对外汉语教育和华文教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贾益民:对外汉语教育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与华文教育都是对外的一种汉语国际传播,一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从本质上来讲,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两者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从性质上来看,对外汉语教育最早是一种面向来华留学生开办的汉语教学。我们现在的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体系都是基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针对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而建立起来的。到了21世纪,也就是从2004年孔子学院建立开始,对外汉语教学的阵地由国内转移到了国外,名称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改为汉语国际教育,这意味着在国内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经转向在外国教授所在国公民学习汉语,转化为一种在国外的汉语教学与传播。华文教育从一开始指的就是面向海外华人华侨子弟举办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它也是在外国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但是,它的对象和起源是不一样的。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在国外主要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推广,其对象主要是所在国公民;而华文教育则是在国外由华人华侨社会开办的,以面向华人华侨子弟为主要教学对象的本民族语言文化教育。

其次,从发展历史来看,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人到海外之后就开始的,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唐代之后形成了一个高潮,出去的人更多了。也正因为这样,华人到了海外之后常被称为“唐人”。尽管从唐代之后,中国人到海外去发展已是蔚然成风,但后来大规模到国外去则是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国内民不聊生,中国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国人为了谋生以各种形式下南洋、去西洋,到海外定居。但是,无论这些人到了海外之后的生存条件多么困难,都会积极地举办华文教育,开展对华人华侨子女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其目的之一是让子女继续传承中国语言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因此,海外华文教育自从中国人到海外之后,上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这种教育在历史上一度也被称为“侨民教育”,而且从清政府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民国政府,都把海外的侨民教育、华文教育看作中国国内教育在海外的一种延伸。这是华文教育所特有的一种历史特征,也表明了中国历届政府对海外华人华侨开办华文教育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新移民到海外去,海外的新移民和老华侨开办的华文学校数量越来越多,在校生越来越多,华文教育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历史发展来看,华文教育有着自己的办学体系、办学方式和办学传统,而且和国内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然而,对外汉语教学或汉语国际教育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之后,非洲、东欧一批对中国友好的国家纷纷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育从此走进历史舞台。后来,虽然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国外的汉语国际教育有了根本的变化,但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史、办学形式、办学规模都与海外华文教育有一定差距。因此,不管从历史还是现状来看,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或汉语国际教育都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两者的教学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就对外汉语教学或者说汉语国际教育而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门语言工具,便于和中国人打交道、做生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但是,华人华侨子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一样,因为汉语、中华文化对他们来讲是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目的不仅是掌握一门语言工具,了解一些中华文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海外传承中国语言文化。这是华夏儿女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是新老一辈华人华侨对子女的殷切期望,而外国人则没有承担、也不会承担在海外传承中国语言文化的责任。因此,海外汉语国际教育和华文教育在语言文化的讲述、语言的教学性质方面有很大的差别: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而面向华人华侨子弟的教学更多的是把汉语作为一种母语教学,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把这种母语教学当作第一语言教学;在教育形式上,针对华人华侨的教学集汉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于一体,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语文教育的性质,而面向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基本上就是一种纯粹的第二语言教学,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华文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华文教学研究、华文教育研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华文教育特有的性质。

《世界教育信息》:汉语国际教育目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社会上对它也有各种评价。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是如何看待汉语国际教育的得失和不足的?

贾益民:总体来讲,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建立对于在各国普及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使得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一个很大的平台,一种很好的手段。但是,国外学习汉语的规模还不够大,汉语在其他国家作为一种外语进入主流社会或者是主流教育系统的速度、规模还不够理想,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形势。虽然汉语在某些国家已经上升到第二外语的位置,但是,在非英语国家,它和第一外语(英语)的差距仍然非常大,而且汉语进入主流社会被普遍认同和使用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搞清楚目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汉语使用情况,究竟是哪些人在经常使用汉语,在什么样的领域、行业、工作范畴当中使用汉语。英语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汉语目前离这个目标还远得很。通过汉语的国际传播,如何使汉语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所使用,这是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另外,如果汉语国际教育想得到更大范围或者规模的传播推广,就不能忽视海外华人华侨社会的力量和作用。如果5000多万的海外华人华侨能够在所在国和地区积极、主动地宣传汉语、推广汉语、使用汉语,那么,汉语教育在国外会发展得更快。但是,我们当前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比如,我们应该怎样支持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开办华文教育,并面向主流社会招生,使更多的非华裔华侨子弟来到华文学校学习汉语,使更多的华文学校得到政府主流教育体系的认可。我想,这是我们今后推动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华文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统筹规划,要有战略的策划、眼光和目标。

四、学科正名:

华文教育的学科属性及学科建设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一名研究者,同时也是华文教育的领军人物,您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撰写文章,为华文教育的学科属性正名。请问,您在推动华文教育学科建设方面有什么深层的考虑,目前华文教育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贾益民: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在前面说过,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它们都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规律,遵循语言国际传播的共同规律。但是,我们看到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有各自独特的历史传统,拥有不同的办学形式,教学对象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知道,在教育学中有一个普遍的规则,那就是无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是什么样的,教学活动的性质都是由教学对象决定的,而且,教学对象的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当然,这个普遍规律或者说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中同样适用。我们看到,对外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各自有着明确的教学对象,而且教学对象的特点也很不一样。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有各自特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具有不同的语言教育性质。对外汉语一般指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而华文教育除了第二语言的教学之外,还兼具母语教育、第一语言教育和综合性语文教育性质。在办学形式上,华文教育也有着自己的办学体系——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全日制汉语作为母语或者第一语言的教育,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传统的华文学校当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还有大量补习性质的周末制、课后制的补习学校,以及各种各样的家庭补习班等。总之,从这些层面来看,华文教育有自己特殊的教学性质、特定的教学对象,以及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华文教育具备构成一个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从教育学层面来看,它具备一个教育学分支的基本要素。因此,90年代中期时我就提出应该把华文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建设,包括它的学科理论、学科内容、学科历史研究以及学科未来的建设研究。实际上,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华文教育的学科理论建设来探讨华文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把过去华文教育上千年来形成的历史传统、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为今后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才提出来把华文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建设。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华文教育还不是很认可。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华文教育”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没有差别。当我深入了解了这个专业领域之后,才发现仅仅把华文教育等同于对外汉语教学、当作对外汉语教学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应该怎样让大家认识到华文教育的特殊性、强化华文教育自己的理论特色和特有规律?我想,只能从学科建设这个层面去呼吁、去探讨,然后慢慢实现这个目标。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国内的汉语国际教育界(或者是对外汉语教学界)都普遍认识到华文教育不同于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汉语国际教学,它确实有自己的特殊性,应该研究在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汉语教学以及文化传播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和教学问题,包括教材编写问题、师资培训问题等。从这一意义上讲,华文教育的理论建设、学科建设相当重要。当然,现在的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虽然我们已经基本梳理出华文教育不同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基本特性,但是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或者说这个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还不全面,相应的理论成果也不太多,需要华文教育界去做更大的努力。

五、教研并举:

华文教育研究应重点关注六大领域

《世界教育信息》:刚才您在谈话中也提到了科研在华文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就目前而言,华文教育研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以更好地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贾益民:目前,华文教育研究应重点关注六大领域。第一,深入了解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我们对其现状的了解还不深入、不系统、不全面。比如说,目前海外究竟有多少所华文学校,这些学校究竟有多少学生、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办学现状如何,学生和教师的结构状况如何等。我们要从事华文教育研究,从国家层面来讲,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华文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和策略。深入了解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实际上,清末政府、民国政府等都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学校状况做过调查,有一系列田野调查数据,但是,我们现在缺乏对这些情况的了解。

第二,华文教育目前的教师队伍建设还不够理想,或者说和华文教育的实际需求来讲,差距还比较大。一方面,教师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华文教师总体水平、专业程度偏低。当然,这也有历史的原因,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此外,教师中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和探索的人也比较少。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壮大和质量提升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如何不断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缺少规划和统一的激励措施。多年来,我们在师资培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总体而言,还不系统,也不深入,而且人力、财力、资源重复投入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统筹规划,促进海外华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目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对于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面向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华文教学的华文教师要求在我们的教师培训中还没有明确地区分开来。可见,应该怎样培养教师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类型、教学形式、教学需要,这一点我们还做得很不够。另外,我们还没有开展对海外华文教师的资格认证或者能力认证,这对于统一华文教师的专业标准非常重要。之前,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教师取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后来又制定了汉语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2012年年底国家汉办又颁布了新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这对于海外汉语教师的标准化和专业能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新版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于海外华文教育的教师并不完全适用,这是由国际汉语教学与海外华文教学的不同任务和不同形式所决定的。因此,华文教育界应该研究、制定面向海外华文教师的教师标准。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对教师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专业培训。经过培训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师可以通过测试获得华文教师证书。针对不同的教学类型和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向教师颁发不同等级的证书。这是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华文教育研究的重点还应该包括海外华文教育教学法的研究,而且教学法研究应该侧重实用教学法的研究。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法理论,我们在给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时也讲了许多理论,但是这些教师走进课堂,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课文时,仍然不知道该怎么讲课。这样的话,即使教师们学了再多的教学法,也对实际教学的帮助不大。因此,我认为应该研究华文课堂的实用教学法。这种实用教学法研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来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教材的课文结构来区分课文的形式,进而研究某一类型的课文怎么教效果更好、更受学生欢迎。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收集、总结、借鉴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为教师们提供培训和指导。

第四,需要研究教材编写的问题。现在汉语国际教育也好,华文教育也好,真正的优秀教材或者精品教材并不多,“本土化”或者说“本地化”“本国化”的汉语教材则更少。当然在学术上来讲,大家对什么是“本土化”或者什么是“本国化”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影响并不大,关键是我们要研究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本国特色,这不仅包括语言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包括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致力于研究、开发、编写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材。

第五,加强对华文教育史的研究。华文教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迅速,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一部完整的华文教育历史著作。当然,有些学者做了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育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但是系统的华文教育史研究著作并不多,而且以往的华文教育史研究多集中在办学历史方面或者华文教育的社会发展史方面,深入的教育教学过程研究著作不多,或者说基本上没有,缺少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等的探讨。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华文教育理论发展方面的历史研究也非常少。现在,海内外一批老的华文教育工作者还健在,如果我们能积极地抢救这些“活的”历史史料,基于口述历史,再去挖掘更多的历史材料,可以为后人续写华文教育发展历史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一些珍贵的史料可能就随着这些老人的离世而遗失,这是很可惜的。我们应该有规划、有系统地去编写华文教育的历史。

第六,关注各国政府、社会有关华文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除了学术研究这个层面,我们还应该重点关注华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工作。现在,我们提倡“大华文教育”的概念,那么,这种华文教育所需的教学资源就不同于过去传统课堂使用的纸质版教材。当今,华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纸质版的教材之外,还有电子版教材、网络教材、广播教材、电视教材、移动媒体教材、附属于其他传媒形式的教学资源(电影、电视、广播、移动通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教材作品(动漫艺术、电影电视艺术)。立体化的现代高科技形式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也应该成为华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所以华文教育怎样通过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来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六、谋篇布局:华侨大学在推动华文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

《世界教育信息》:您作为华侨大学的当家人,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华侨大学近年来在推动华文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吗?未来又会有哪些重要举措?

贾益民:自建校以来,华侨大学一直把华文教育作为自己重要的办学任务在推动,尤其是1997年华文学院建立后,在推动海外多种形式的华文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华文教学活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了系统的华文教育学科体系。从非学历补习性质的教育,一直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华侨大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华文教育学科体系,这对于提高华文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尤其是培养高层次的华文教师方面,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创办了一系列华文教育知名品牌活动。这对于普及华文教育、扩大华文教育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中华文化大乐园”把一些华文教育的冬、夏令营的举办由国内转移到国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子弟以及其他外国的小朋友加入到冬、夏令营的活动,扩大了冬、夏令营的规模,丰富了冬、夏令营的形式和内容;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支持下,“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每年都会开展大量的华人华侨子弟“中华文化之旅”和“寻根之旅”;创立“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使华文教育对象从华人华侨子弟延伸到外国的政府官员。除此之外,华侨大学还举办了“中华文化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第三,提出了“大华文教育”的理念。华侨大学不仅在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进行华文教育,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哲学社会发展学院、理工学院等都积极参与到华文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来,以培养各种海外语言人才、文化人才和艺术人才,使华文教育人才培养的范围由单纯的语言人才培养拓展到文化、艺术、体育、美术等领域。可以说,华侨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第四,华侨大学不仅积极地鼓励海外华侨华人来华侨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同时还积极拓展海外办学。在海外,华侨大学通过函授教育的形式,从非学历到学历再到研究生教育,从华文学习者到华文教师培养,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办学体系。华侨大学的合作国家遍布东南亚、欧美。比如,在美国,有中文学院;在泰国,华侨大学与吞武里大学合作开办了华文学院。此外,华侨大学还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的一些华文教育机构合作开办了非学历班、学历班以及研究生班,这使得华文教育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到国外去发展。接下来,华侨大学将在海外设立分校,对推动华文教育在海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在致力于推动华文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例如,成立华文教育研究院、海外华文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和境内外的华文教育机构的“协同创新”,进行相关研究,包括华文教育史研究、华文教育普查、资源研发以及华文教师发展研究。发展华文教育是华侨大学重要的办学特色,也是华侨大学发展的重大使命。今后,学校将给予华文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支持,为推动华文教育、发展华文教育做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通过国际理解与交流促进学校快乐教育特色办学... 下一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标准、课程、实践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