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套山的“夫妻哨所”

时间:2022-10-13 12:21:40

阿拉套山的“夫妻哨所”

捷尔塔轻轻地将乔布鲁根扶上马背,自己牵着马走进乌图布拉格沟,走向阿拉套山的深处。

望着这对蒙古族夫妻的背影,记者被他们感动,感动于他们21年的相濡以沫,感动于兵团战士的无私奉献。

9月7日,记者赶到了位于阿拉套山的乌图布拉格沟沟口的五师八十四团民兵哨所,寻访常年坚守在这里的护边员夫妻――捷尔塔和乔布鲁根。

阿拉套山意为“花色山”,五颜六色的各类植物从沟谷长到山坡上,美得令人陶醉。

就在这如画的美景里,捷尔塔和乔布鲁根已经守了8年。“这个时候,乌图布拉格沟的风景正好,可到了冬天,就只有白茫茫的一片。而且在这里巡边,时常会遇到危险。”捷尔塔向记者说着,挽起裤腿,露出腿上的伤疤。

原来,就在几天前,捷尔塔独自进山巡边,上坡时,马滑倒了,压在了他的身上滑下去十几米,差点落入悬崖。

夫妻俩生于斯长于斯。捷尔塔回忆,自小他就与草原为伍,与阿拉套山为伴,时常跟随父亲放牧。

“最早能叫上的地名就是这些山沟,最早在脑海刻下印迹的就是边境线上的桩网。”捷尔塔说,随着年龄渐渐增长,他知道了,父亲放牧是为了谋生计、过生活,但是在放牧时,登高t望、四处观察、修补边境上损坏的线桩和铁丝网,是为了肩上的责任――守边。

捷尔塔明白,这事件关乎边防稳定、国家安全,重大而神圣。于是,捷尔塔工作后,在接过父亲牧鞭的同时,也正式成了一名义务护边员。

乔布鲁根也同捷尔塔一样,从小生活在阿拉套山山脚下,边境的情况她同样熟悉,父辈们一边放牧一边护边,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义务护边员充满崇敬。

1995年,捷尔塔和乔布鲁根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捷尔塔依旧常年在边境线上放牧护边,家倒成了他偶尔落脚的“客栈”。

“有人说他傻,巡逻护边收入低,为啥还要去干。我却挺支持他的,我们对这里有感情,守护这里是我们愿意做的事。”乔布鲁根说。

捷尔塔一人在外放牧守边,辛苦异常,为了支持他的工作,2008年,乔布鲁根追随丈夫来到民兵哨所。虽说哨所也会有其他民兵值班,但是只有他们夫妻俩常年守在这里,后来,这个哨所便被人们称为“夫妻哨所”。

“为啥放弃牧民定居点安逸的生活,搬到哨所来?”记者问乔布鲁根。

乔布鲁根的回答很朴实,她说:“捷尔塔‘看山’,我就来陪着他,他在哪,家就在哪。”说着,夫妻俩都笑了。

从哨所顺沟而上,要爬到山顶上的边境线只有12公里,但是因为道路艰难,即使骑马,走一个来回也需要一整天。怕丈夫寂寞,乔布鲁根时常陪他巡边。

“女儿已经19岁了,在乌鲁木齐上大学,只有假期才能会回哨所陪我们,这里平常就我俩。”乔布鲁根说。

近年来,八十四团不断改善民兵哨所的生活条件,为捷尔塔夫妇安装了用电设备,配备了电器。但捷尔塔只要一有时间还是喜欢进山走走看看,日复一日,钟表般准确地重复着守边使命。

“哨所只有我们一家人,但是山下还有八十四团,还有博乐市,还有好多人家,只要我们把这里守好了,山下的人家就能生活得更好。”捷尔塔的一席话感动了所有人。

上一篇:桥吊跳水平台设计及安装改进方案解析 下一篇:“铁汉”王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