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狗血可以乱洒?

时间:2022-10-13 10:48:22

如果这一期“特别策划”能套拍一个宣传片的话。那么这个片子的开头应该是这样滴――

客厅里的桌椅板凳全都挪开,只剩下电视机。一家三口戴好防毒面具,严阵以待。电视剧的片头音乐一响起,便进入一级作战状态。这是一场隔空PK赛,作为现实世界的一家子和虚拟影视中的一家子,进行终极较量。时间是每天晚上8点整。比赛的手段是不限的,也是无限的。如果前者输了,代价是牺牲掉所有的精神文明生活;如果是后者输了,将失去一切物质文明生活。

闲话少说,比赛开始:

电视剧代表曾经是歌剧演员出身,他先表演了一阵气壮山河的怒吼,再来一段力拔山河的狮吼,最后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临终遗言。

现实代表们插上耳塞,又戴上耳机,人人举起一块自卫用的隔音玻璃。一看就是训练有素,有备而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现实代表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于是放松警惕。

却原来――葬礼上铺陈的音乐声大如雷,像是天兵天将在捉拿人间要犯。

我还想让他们再PK下去,可再写下去就显得我不够真诚了。因为确实也没想着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当幸福来敲门》、《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激情燃烧的岁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浪漫的事》这些都是家庭剧中的翘楚,既有口碑又照顾收视率,即使重播也依然有大批死忠的拥趸。这些优秀的剧集虽然也有矛盾,有冲突,有争吵,但没有吊人胃口的身世之谜,也没有喊破喉咙的大喜大悲。到极致的作品有费穆的《小城之春》,万方的《空镜子》,都是把戏剧冲突全往里收,结果反而使意境深远而隽永。这不是精英意识在作怪,因为确实有一些声嘶力竭,鸡犬不宁的作品,无法归类到烂剧。比如六六的《双面胶》和《蜗居》,主演海清几乎在每一集都会鬼哭狼嚎泪流满面,但却依然能够穿透耳膜直抵观众内心。因为它们是有真实的生活质感在下面托举着,不至于让人物掉底,说到这儿,划分的标准已经很分明了,一言以蔽之就是:你有没有故意对着观众洒狗血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骂从花满楼赤脚逃出来的段小楼的相好,“没学过戏,那就别在这儿洒狗血了”。狗血这个典故正是出自梨园。指的就是演员表演时不讲分寸,乱卖,造作,以至于做派失却了本真。“炉火纯青”是所有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不足谓之“瘟”,过火叫做“洒狗血”。

李白的豪放诗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被汪曾祺评论为“有时底气不足,就只好洒狗血”;苏永康的煽情唱腔也曾被陈珊妮骂作“洒狗血”。至于影视剧中的狗血简直是举不胜举。曾经见过一个编剧的MSN签名:“疲软的观众需要高浓度的狗血。”

没错,观众是很疲软。一方面工作了一天,身心俱疲,在玄关换鞋时,都要用一只手臂撑住墙;另一方面是观众的审美疲软,林子大了什么鸟没见过?那些不温不火的过江之鲫在扫台的时候就默默地牺牲掉了。所以大家都在找兴奋点,互联网上每天不知道要诞生多少文字和图片,能产生高点击率的都是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如果没有一个狗血的题目,你写的东西再好也会泥牛入海,沉到坛底。除此之外,内容好,多了也不行。你看微博取代了过气的明星博客不正是人们缺乏耐心的明证吗?

量大而质低的国产电视剧,也可以说是缺乏耐心的产物。电视台多了,对影视剧的需求也大了,大家都急吼吼地赶项目,拼命为社会主义的GDP添砖加瓦。谁都知道《空镜子》好,《媳妇的美好时代》也好,我们不缺对好剧的鉴赏力,只是缺乏做好剧的耐心。因为耐心的成本太高了,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口碑毕竟不如金杯实在。

金牌编剧王丽萍在《婆婆媳妇小姑》以前,一直处于订单式写作状态,制片人和导演就是她的指挥棒,虽然她内心也并不认可“家庭剧”就是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互扇耳光,一生气就把对方对推下楼。但苦于没有话语权,只能委屈就范。有一天她的老师看了她编剧的作品后,特意打电话给她,语重心长地说,你如果再这么写下去就完了。从此以后,王丽萍开始了没有订单的写作,滤掉所有狗血的DNA,潜心摸索,尽最大努力还原出生活本来的质感。这才有了大家所熟悉并认可的一系列优秀剧集,《保姆》、《我的美丽人生》,还有奠定她一线地位的《媳妇的美好时代》。

《媳妇的美好时代》是朴实无华的日子里藏着的好,虽然一些素质没有它好的剧集靠着狗血元素,在收视率上依然不逊色于它。但怎么说呢,把她和露大腿的青楼女子摆在一起,这就是一种流氓行径。说一个真实的案例,以前路过家庭音响的专卖店,经常看到有人拿蔡琴或帕瓦罗蒂的CD来测试超重低音的效果,现在直接拿上一张《XX家的战争》,不管是拔到房梁上的高音还是低到尘埃里去的呜咽,简直是测试音箱的全能型选手。所谓先声夺人,其实只是对内容不自信的做法。大张旗鼓的宣传,多半是因为做不到。我们看到电视剧里那么多哭天抢地的画面,恨不得直接丢给观众一只哧溜哧溜冒着浓烟的手榴弹,看你感动不感动,你若还无动于衷,我就像贞子一样直接从电视机里伸出手,使劲地摇你的肩膀。

当然,洒狗血的家战戏,有些确实有很高的收视率。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1首都编剧论坛上,某电视台的发言人在演讲时的题目就叫《收视率规律和艺术规律关系的感想》,他强调,观众最爱看的就是忠奸分明的人物,生离死别的剧情。发言人身份的权威性,使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他的结论。我们只是去尝试推敲和分析,忠奸分明的人物不就是符号化的人物吗?生离死别的剧情不就是大起大落的情绪吗?只是这个“观众爱看”的前提是如何发生确认的?收视率无疑是最科学精准的有力数据。但所有人也都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常识:收视率是把双刃剑。收视率高低与内容好坏不能轻易画上等号。另外在缺乏好剧的前提下,高收视率很可能是观众没有更好的选择结果。因此,收视率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无法独立承担起评估尤其是内容评估的重任。

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是观众的口碑。我们的国产电视剧正因为口碑太差,所以才失掉了年轻的观众群,把他们丢给美剧、英剧、日剧去哺乳。但是文化差异毕竟还是难以消弭的。看这些舶来品,我们有娱乐,却很难引发强烈的共鸣。所以偶尔来一部写80后小家庭的,素质还算差强人意的《奋斗》,居然火得一发不可收拾。没有一个国家的影视剧会像中国一样,只照顾老龄化的群体,而忽略青年和儿童。也许你会拿播出平台压倒我,没错,《武林外传》的收视率是不太理想,它的火也是靠着网络传播的,但它的品牌价值早已破亿。那些高收视率却被骂得体无完肤的咆哮体家战戏,你们比得起吗?

上一篇:中国家庭剧 要和平 不要战争 下一篇:破解《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