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时间:2022-10-13 10:23:49

一个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摘 要:论述了有效教学设计的条件及方式。

关键词:教学设计;目标;教学过程

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前提。一位数学教师如果有了有效的教学设计,那么他的课堂一定是有序、有法、深入浅出的,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不是空谈了。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是我们教师的课前必修,这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有效保障。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条件

1.必须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内容应详略结合,有个人特色。

2.各个教学环节要完备。如何导入、如何教与学、如何反馈、如何巩固,这些在教学设计中都要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导入合理,善于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必须呈现教材的重点内容,呈现方式要科学、分层、有针对性。呈现形式要深入浅出,有逻辑性。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4.教学思路必须清晰、流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恰当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活泼多样地呈现教学内容、情境等。

二、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设计

1.抓准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初步设置教学目标。如,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师首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目标的指导。从知识技能、教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设置为:①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②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并尝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深入了解学生,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认知水平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不同的学生认知层次不一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有效认知方式,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找准学生的难点,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情感态度和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也需根据学生的不同而调整。

(3)深入钻研教材,科学确立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学的指导,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中每一个内容编排的意图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前后逻辑。

2.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单位 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小学)

上一篇:学科教师如何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情绪 下一篇:如何帮助物理“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