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控制看领导者的智商

时间:2022-10-13 10:15:44

从心理控制看领导者的智商

如果能“控制”高素质的员工,无疑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但优秀员工也许才华横溢,个性却可能让你不敢恭维,甚至难以忍受。不过,如果是人才,就应尽量重用,管理一定有方法。

创业时期的领导者,一般都经历过一种“蛮夷心态”,面对别人的发展进步,自己受到的屈辱与不公,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寻找机会。于是否定自己的过去,脱胎换骨力求改变,让自己保持一种青春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很有价值。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有一天在洛阳南宫设宴招待文武大臣,其间问到:“诸位将领,你们坦率相告,我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而项羽怎么又会失去天下呢?”王陵回答说:“您派人攻城略地,取胜后论功行赏,与大家分享利益。而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他就设计陷害,有才学的人他就怀疑,所以他才失掉天下。”刘邦听后笑着说:“你只知道这一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在营帐之中决定计策,能取胜于千里之外,这点我不如张良;安定国家,抚恤百姓,保证供应不缺,粮食不断,这点我不如萧何;组织百万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点我赶不上韩信。他们三个都是杰出的人才,因为我用他们,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有个能人范增,他却不用,所以他失去了天下。”

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没有优秀人才加盟,没有有效地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企业就难以发展壮大。而对优秀人才的管理,就不能不谈到“心理控制”。

被控不见得是坏事

我们常常说,有的人一开口就说别人的话,做别人愿意让他做的事,这其实就是一种控制。我们一听到控制就有些反感,但心理控制未必不是件好事情。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都被耗散在犹豫、彷徨、权衡、忧虑之间,在反反复复的纠缠中,将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当人们相信、信任、被某种思想或者言论控制时,生活会变得简单而明确,你不需要过多思考,因为他人可以决定很多,你的苦恼就会变得很少。

如果企业领导能将“心理控制”达到这种境界,优秀员工将会减少“审时度势”的消耗,不必在战略决策上浪费时间,剩下的事只有执行!所以,对于企业和优秀员工而言,心理控制不见得是个坏事情。

怎样的控方与被控方

但能做到心理控制的领导者似乎并不多见。有调查显示,中国仅有19.1%的领导者是“高绩效领导者”,有9.8%的领导者“鼓舞”了下属,而有13.4%的领导者并没有使他们的下属感觉到被帮助或激励,而有57.7%的领导者则是“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看到这样的数字,对于传言中多少下属想干掉自己老板的说法就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了。

蛮夷心态很有价值

所以,领导者要想励精图治,少走弯路,就要明白身边的局势和自身的处境,锐意进取。影响进取心的因素有很多,但心态尤其重要。

没有谁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似乎也可以用在这里。创业时期的领导者,一般都经历过一种“蛮夷心态”,面对别人的发展进步,自己受到的屈辱与不公,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寻找机会。于是否定自己的过去,脱胎换骨力求改变,让自己保持一种青春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很有价值,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别人的什么都好,才会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才会拼命向人学习。于是一种强大的超越力量产生出来,最后往往是后来者超越前行者。

因此,我们不害怕蛮夷,不害怕简单粗糙和落后无知,不害怕失败和曾经落后,害怕的是没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没有那种虎虎生气和青春气息,没有最初的务实、虚心、拼命向别人学习,没有了改变自己处境的强烈冲动。心态的价值,最不可失,最应温习和保持,这样的领导者才会贤明、智慧。

优秀员工较有个性

优秀员工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众说不一,但他们都有些共同之处。企业里,优秀员工一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他们也知道因为自己的价值而受到重用;优秀员工重视工作环境,他们喜爱自己的工作,重视自己的价值;他们可能蔑视权贵,但必须领导对他足够重视,时不时要亲自倾听他们的想法;他们不见得重视物质,重视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断成长,但在物质上是绝对不能受委屈的。除此之外,领导者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对他们表示一如既往的信任与关怀。

优秀员工似乎打破了传统的“主奴”关系,但谁让人家是优秀员工呢。增加一倍的人才不一定换来两倍的创意。领导者重视的是绩效,是结果,是数字,在这方面,优秀员工总能拿出漂亮的答卷。这,就够了。

如何做到管理更有效?

有了这样的领导者和优秀员工,怎样的管理最为有效?

识才 试才 用才

“吴宫教战”的故事,虽然讲的是孙武经过一波三折,将180名弱不禁风、嘻嘻哈哈的宫女训练成一支可以赴汤蹈火军队的故事,其实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识别英才、试验英才、任用英才的过程。

春秋末年,天下纷纷。蜗居东南的吴国君王阖闾,为争当春秋之际最后一位霸主,一门心思励精图治。孙子名武,春秋时期齐国人,他精通兵法。在伍子胥“七荐孙子”下,吴王阖闾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读到《孙子兵法》的君王,他被震住了,被征服了。担心错过良将,他决定会见孙子,但又担心孙子是个只会坐而论道的家伙,祸及家国,所以非常谨慎,他决定试探孙子。

阖闾为了试探孙子,要他把宫女们训练成军队,约有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阖闾最宠爱的两位侍妾分别担任各队队长。号令宣布完毕,就击鼓发令,叫她们向右,妇人们都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还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又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然后击鼓发令让她们向左,妇人们又都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现在既然讲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于是就要杀左、右两队的队长。吴王正在台上观看,见孙子将要杀自己的爱妾,大吃一惊。急忙派使臣传达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用兵了,我要没了这两个侍妾,吃起东西来没滋味,睡起觉来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杀她们吧。”孙子回答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为将,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然后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纪律的要求,再没有人敢出声。于是孙子派使臣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可以下台来验察她们的演习,任凭大王怎样使用她们,即使叫她们赴汤蹈火也办得到啊。”美人虽斩,良将得焉,吴王表面虽怒,内心欢喜,知道孙子能够用兵,卒以为将。

不一样的时代,却有着同样的道理,企业中既需要像吴王那样的领导者,不在乎孙子是个无名小卒,一旦看准大胆起用,能够识才,学会试才,敢于用才,也需要那些真正像孙子一样的优秀人才。千里马与伯乐,缺一不可。

关爱也能产生生产力

战国时期的吴起,行军时,士兵们没喝水,他不先喝水;宿营时,士兵们没睡觉,他不睡觉;凡是有利有名的事情,他走在别人后面,让士兵先行。最典型的一个故事,是他为一个负伤的士兵吸脓包。炎热天气,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一个脓包,再不处理就会恶化。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怎么办?吴起就自己用嘴去吸这个脓疮,这一吸把脓液都吸出来了。

其他士兵们看了将军为士兵吸脓包非常感动,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了这个士兵的家乡。邻居们都对士兵的母亲说:你看看你儿子,遇到了这么好的将军啊。没想到这个士兵的母亲反而呜呜地哭起来了。各位邻居在愕然的同时不知如何去安慰她,这个母亲哭定之后,抽泣地说:你们可不知道,儿子他爹当年也是有一个箭疮,就是被这个吴将军给吸脓包,结果战死沙场。如今我的儿子又长脓疮,又被这个吴将军吸了脓疮,这肯定又是有去无回了,他必定是为吴将军冲锋陷阵,在所不辞啊。

可见,有时候关心爱护是能产生生产力的,企业的领导者对优秀员工也应该有这样一种信任。平时的关心爱护,在战场上能使士兵丢掉性命也毫不犹豫。企业对优秀员工能做到关怀爱护,关键时候他们就能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

制度明确是规范的基础

任何一个军队,不可能没有纪律,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没有制度。

曹操治军,当时给他的军队立下的规矩是,踩秧苗者斩立决。有次曹操带着兵,自己骑着高头大马走前头,突然间“咣当”一声响,马惊了,马一惊就蹿开蹄子乱跑。旁边全是麦子田刚刚长出的幼苗,马一跑进去,一片全都倒了。曹操当时即割发受惩。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割须割发意味着就是割脖子了,曹操是坚持从自身做起,维护原则。

对于制度,现在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严明纪律,规范管理,是任何一个想做强做大的企业所应做的第一步。

宽与严关键在于度

关爱员工,严明纪律,两者同等重要,但一定要掌握好度。

孙子有言:“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娇子,不可用也。”厚而不能使:你给你的部下太优厚的物质关爱、物质奖赏,那么部下他有可能会价码越来越高,将来在某个时刻你给的待遇低了,不好使唤了,所以要掌握度;爱而不能令:给你的下属关爱太多了,无限不讲原则的关爱,他们也会得寸进尺,在关键时刻,你的命令他们就甩到耳边去了,难以贯彻执行;乱而不能治:他们一旦作乱,你就没办法来治理控制他们;譬若娇子,不可用也:得到过于优厚奖赏,过多关爱的下属,他们就好像娇子一样,关键时刻不可用也。

所以宽与严,情与理,应该兼而有之,互相配合。

在一个企业里,领导者应当明了自己的定位与优秀员工的关系。有爱才之心,用才之谋,宽严并济,就犹如找到了企业所向披靡的实力之源。

上一篇:知识经济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下一篇:先行变卖行为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