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中的魔鬼与天使

时间:2022-10-13 10:14:23

[摘要]《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是乔・舒马赫2004年执导的音乐电影,改编自英国著名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影片以19世纪法国巴黎歌剧院为场景,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以女主人公克莉丝汀、“魅影”埃里克和子爵拉乌尔三个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将爱情中的束缚与自由;人性中的丑陋与真善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使人在感叹“魅影”人物悲剧的同时,也探究了魔鬼天使的一线之间。

[关键词]魅影;歌剧;魔鬼;天使

一、剧院里的爱情纠葛

克莉丝汀是一个有着无限音乐潜能的女孩,她的美貌、善良、单纯,吸引了有着金子般阳光的子爵拉乌尔,也吸引了暗夜下的音乐天使埃里克。两个极端的人也带给克莉丝汀两种不同的爱情。

(一)阳光下的承诺

年轻的子爵与克莉丝汀是儿时的玩伴,即使分隔多年,童年里那份纯真的记忆,都让两个人印象深刻,互有好感。当两个人再次相遇时,那份纯真的感情便得到了发酵、升温,一个因自由阳光而吸引,一个因美貌才华所牵动,两个年轻的心怦然跳动,直等到有人先一步吐露心声。当克莉丝汀陷入对“音乐天使”的迷茫之际,子爵拉乌尔勇敢地表白,誓要保护克莉丝汀不受魅影的折磨,使得早已芳心暗许的克莉丝汀十分开心,也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段感情。两个人在剧院天台上彼此承诺会相爱每一天,共同分享夏日的美好时光,一对才子佳人上演了一出单纯如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二)暗夜下的疯狂

克莉丝汀一直相信有天使会代替父亲守护她,而魅影埃里克也正是在克莉丝汀父亲去世时最无助的时刻出现,他用他独特的声音牵引着克莉丝汀的灵魂,让她跟随自己畅游在他的夜之音乐之中,把她视为自己音乐的代言人,希望透过她展现自己的音乐灵魂。而克莉丝汀也仿佛抓住了天使的翅膀,将他视为自己的音乐天使,甚至是灵魂的导师,在剧院里多年一直追随着他的声音,对这个仿佛只存在于自己梦中的天使既是崇拜又是好奇。

偶然间,克莉丝汀得到了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机会,成了剧院的新宠儿、子爵倾慕的对象,此时的埃里克愈发依赖控制克莉丝汀,也意识到自己早已爱上了这个美貌姑娘。当埃里克带着克莉丝汀来到自己的地下城堡,向她展示自己的夜之音乐世界,希望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而带着好奇与崇拜之情的克莉丝汀却揭开了埃里克的面具,也因面具下的模样而感到恐惧,克莉丝汀的举动深深激怒了早已被毁了容的埃里克的心,却还是相信克莉丝汀的恐惧终将随着她对自己音乐上的痴迷而转为爱意,又将克莉丝汀送了回去。然而,当他在天台目睹了克莉丝汀和子爵拉乌尔相依相偎的时候,他终于彻底被激怒,他感到了克莉丝汀的背叛是对自己灵魂的不忠,因而在暗夜下掀起了疯狂的报复,浓烈的爱意也变成了充满占有欲的恨意。

如果说子爵拉乌尔对克莉丝汀的爱宛如夏日的阳光――温暖炽烈,那么魅影埃里克对克莉丝汀的爱则如黑夜下的狂风――阴冷狂妄。但对于克莉丝汀来讲,子爵拉乌尔才是现实世界里自己的爱情守护天使,魅影埃里克只是自己音乐世界里的守护天使。当埃里克以拉乌尔的性命相要挟时,克莉丝汀深深地吻住埃里克,但此时她对埃里克是既恨又怜,恨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怜他可悲的命运,也是此时,魅影埃里克才意识到克莉丝汀是真的不爱他。

二、爱情中的束缚与自由

(一)因为爱,所以将你束缚

在克莉丝汀的成长历程里,一直有魅影埃里克的音乐、歌声相伴。埃里克将克莉丝汀带入了音乐的世界,并因此抚慰克莉丝汀的灵魂,克莉丝汀也一直将埃里克视为自己的音乐天使,跟随他成长为一名闪亮的剧院新星。随着时间的推移,埃里克则愈发地想要留住克莉丝汀,不仅是她的音乐天赋还有她的心,他将自己音乐和爱情的梦想全都灌注在了克莉丝汀身上,并希望在她身上得到回报。因而当她发现克莉丝汀“背叛”他时,打碎了他所有的幻想,因而,他用尽手段想要将克莉丝汀束缚在自己身边。

一方面,他希望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吸引住克莉丝汀,向她展示自己的夜之音乐世界,展示自己所有的音乐梦想,让她为自己痴迷,留在自己身边。另一方面,他利用他音乐家、建筑师、设计师的天赋,甚至不惜制造血腥将剧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为克莉丝汀成为这其中惟一的女主角,全力为克莉丝汀清除她音乐事业上的各种障碍,破坏克莉丝汀与子爵拉乌尔的爱情,用恐惧控制克莉丝汀,使她不能逃脱自己。不论是哪一方面,埃里克都以为只有将克莉丝汀束缚住,才能留住克莉丝汀的爱。

陷入爱情的人都是自私的,越是深爱,越是束缚,却不知到头来,爱情如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流走的越多……

(二)因为爱,所以要你自由

如果说,埃里克最终因为克莉丝汀和拉乌尔的真情所感动,才放走了他们,不如说是克莉丝汀和拉乌尔教会了他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当克莉丝汀陷入魅影埃里克一面天使一面魔鬼的纠结时,拉乌尔勇敢地表白,要使克莉丝汀摆脱魅影的折磨,也是因为这个承诺,拉乌尔开始了与埃里克的战斗。无论是在墓园里的骑士对决,还是剧院里的明争暗斗,埃里克始终守护着克莉丝汀,要把克莉丝汀从埃里克的噩梦中解救出来,还她一个真正的自由,甚至当拉乌尔误入埃里克的陷阱,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旧不顾自己的生命,因为深深地爱着克莉丝汀,高喊着要克莉丝汀为了自由,不要与魅影做交易。同样地,克莉丝汀也因为爱,不惜放弃了自己的自由,去换取拉乌尔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的为彼此付出,给予对方自由,才让埃里克醒悟,自己的束缚不是对克莉丝汀真正的爱,唯有宽容,让她自由,让她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幸福,才是真正的爱。

爱要宽容,爱要自由,犹如手中的风筝,唯有放飞,才能领略其真正的美,唯有放飞,才能感受到彼此的牵挂。

三、人性中的丑陋与真善

人性中的丑陋与真善无不存在任何地方,在这个剧院里也亦是如此。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利益而露出自己丑恶的嘴脸,也有人因为单纯无私的心念而展露真善的笑颜。剧院的经理们为了留住原来的女主角卡洛塔,表现出来的卑微、取悦之情,完全不顾克莉丝汀早已深得人心的美妙歌喉,而当经理们发现克莉丝汀失踪时,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寻找,而是把克莉丝汀的失踪当做是剧院的宣传手段,以谋取更多的利益;剧院的吉丽夫人和她的女儿一直感叹克莉丝汀动人的歌喉,剧院原来的女主角卡洛塔离开后积极地推荐克莉丝汀,希望她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而在这间剧院里,对于魅影埃里克来说,世间人性的丑陋与真善展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当埃里克因为脸上的疤痕而遭到父母的抛弃,世间的不公,让他成为供人娱乐的“撒旦之子”,面对无知没有悲悯之心的世人,埃里克尝尽了世间的疾苦与折磨,领略了人性中最为丑陋的一面。当他逃出笼子跟随吉丽夫人来到剧院时,他仿佛又看到了这世界还有一丝的善良,他将剧院视作自己的天堂,在这个天堂里,他充分展示了他音乐家、设计家、魔术师的天赋,感受着从没有过的快乐。而相信会有天使守护自己的纯洁、善良的克莉丝汀的出现,更是敲开了埃里克的心,让他重新相信这个世间的人性里还是有真善的,他也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所有,去做一个克莉丝汀真正的守护天使。

就是在这间小小的剧院里,时刻上演着虚情假意与真情实感,一幕幕人性的丑陋与真善不仅在舞台上,更在生活里演绎,而且更加让人深入骨髓。

四、剧院里的魔鬼与天使

在偌大的巴黎剧院里,谁是魔鬼,谁是天使,既显而易见又模糊不清,因为魔鬼与天使有时也仅仅在一线之间。人人都会说子爵拉乌尔为了爱,敢于同魅影去争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保护他所爱的人,是天使;魅影埃里克是魔鬼,他自私地想要控制整个剧院,占有克莉丝汀,是魔鬼。显而易见,的确拉乌尔是天使,可是埃里克魔鬼的身体里又何曾没有一位天使,只是命运注定了他与魔鬼纠缠不清,天使与魔鬼间也只是一线之间。

埃里克抱怨世界的不公,为何他生来就有一副令人害怕的面孔,为什么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能正眼面对自己,而抛弃自己,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要以嘲弄他为乐。于是,他的心里住进了一个魔鬼,一个因为害怕别人的伤害,实际极其自卑的魔鬼,他以刻薄敏锐为利器,摒弃着世人,也因为这利器让他住进了自己建造的孤独黑暗的城堡。当克莉丝汀用自己洁净无瑕的声音向上帝诉说自己对父亲的思念,真诚地祈祷时,埃里克原本柔软的心重新跳动起来,用自己如天籁般的声音慢慢接近克莉丝汀,在音乐的世界里去安慰她、引导她,努力去做克莉丝汀的音乐天使,也把克莉丝汀作为传达自己音乐梦想的天使。然而当他发现,他全心全意付出、培养的克莉丝汀终于能站在舞台中央成为首席时,他的这个天使也即将离自己远去,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特别是当克莉丝汀因为面具下那张丑陋的脸而感到恐惧,因为子爵拉乌尔的真情而感动,日益疏远自己时,那个原来的魔鬼再次占领了埃里克的心,嫉妒、自卑全都化成仇恨的报复,他要以血腥去教训所有背叛他的人,成为真正的魔鬼。可是最后,克莉丝汀为了心爱人的生命,甘愿放弃自己的自由,带着已经对“音乐天使”由痴迷到恨再到怜悯的心,勇敢无畏地走向埃里克,亲吻那张丑陋的脸,这一举动深深地震撼了埃里克,也又一次触动了他内心那个几近消失的天使,最终埃里克还是放走了他们,任凭自己独自哀伤,又一次从魔鬼向天使方向徘徊……

可以说,埃里克的魔鬼是世人一点点造就的,每次埃里克真心地付出,都得不到真心的回应,或者说是埃里克所想要的回应,他只能越陷越深,无法挣脱,甚至不惜烧毁整间剧院,以此浇灭心中愤恨的火焰。因此对于埃里克来讲,整间剧院的人都是魔鬼,都是让他走向地狱的魔鬼。

纵观整部电影,魅影埃里克无疑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在于他出生在19世纪的巴黎,那个权贵等级分明、以貌取人的社会;在于他已经是带着残缺的面容,却没有得到世人的怜悯与保护;在于他自我的封闭狭隘之心无法接纳一丝一毫的不公;在于他以为束缚才是真爱,却不懂得爱是需要宽容与自由……但最终埃里克终于看清了一切,选择了放手,也为影片带来了光明,就如画面里那朵已然灰黑的玫瑰,一点点恢复光彩,重新绽放出娇艳的红色。

也让观影的人从那个压抑的剧场走出来,一点一点地去品味剧中纠葛的爱情,复杂的人性,一齐感受那自由之爱的真谛,一齐去追寻世间纯真善良的一面,一齐驱走魔鬼,留住天使。

[参考文献]

[1] 鞠曼丽,刘迎新.音乐电影《歌剧魅影》的艺术魅力[J].电影文学,2011(05).

[2] 田云霞.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音乐剧《歌剧魅影》中魅影形象的分析[J].大众文艺,2011(11).

[3] 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郑玮(1979―),女,吉林长春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外语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低年级语文创设情境,以说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