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10-13 09:57:03

新课标下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应用意

识;个体差异;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62―01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新发展。而学生则应变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部分。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比如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比较“糊涂”的学生,决不允许他们在学习的时候马虎,更不允许作业本中的字迹潦草;对于边做作业边玩的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强行制止只能收到短暂的效果。因此,教师除了要多花心思督促他们之外,还应顺着他们的个性合理地帮助他们安排学习与玩的时间。比如,可以承诺学生,如果认真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半个小时,但必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而且要保质保量。

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新课标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新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材料,不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如,“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介绍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黄金分割线数”介绍人体比例、图片取点、图形设计等比值为0.618时是最恰当的,可以增加美感等。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及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继续学习的基础,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要合理分配小组,每个小组应该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有。这样,可以用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学困生”。教师要尽可能地照顾“学困生”,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尽量留给他们来回答;对于优等生,教师则可以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

四、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判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看法:

1. 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

2. 树立全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多角度、多层面、多标准、全方位地正确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承认差异,尊重个体。

3. 评价方式不应该单一,应采取观察、评议、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

上一篇:游本昌养生之道 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