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债券市场改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时间:2022-10-13 09:27:44

深化债券市场改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摘要】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对支持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作用还发挥得不够。本文在分析制约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债券市场;改革;发展

1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1981年7月,国务院决定恢复发行国债,我国的债券市场由此开始发展。1997年,银行间市场建立,我国债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展开。2007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银行间债券市场迅速发展成为以市场化发行、风险分担和市场约束机制为核心的主板市场。截至2012年底,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累计超过8.1万亿元,存量规模突破4.1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约8%。我国债券市场的总规模已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亚洲第二位。

2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总体规模和流动性小、大众参与程度低,难以满足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需要。以2011年底的数据为例,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存量为3.34万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26.33万亿美元和日本的14.95万亿美元。但是,从债券市场存量与GDP之比来看,美国为174%、日本为248%、法国为127%,而我国仅有45%,表明我国债券市场的相对规模与我国的经济规模并不匹配。在流动性方面,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生交易结算268万亿元,同比增长32%,但与市场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大众参与程度方面,我国债券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国内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所占比例很低。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品种主要以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为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类产品的发行规模不大,在总发行量中所占比例较低,与市场需求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2011年末,美国债券存量中,企业为发行主体的债券合计达3.26万亿美元,日本为9441亿美元,而我国虽然排在全球第三,但绝对规模仅为6597亿美元,为美国的五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二。企业发行的未兑付债券与GDP之比,美国为21.6%、日本为15.7%、德国为10.3%、法国为10.6%,我国仅为8.9%。即便与同样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德国和法国相比,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与经济规模也很不匹配。在中长期的信用债中,中高级信用评级的债券占了九成以上,中低信用评级债所占比例低,市场资源分配不均,也难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3 制约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

首先,企业债券发行的行政审批制度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非金融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向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二是向证监会申请发行公司债,但只限于上市公司;三是向发改委申请发行企业债,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交易商协会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实施注册制管理,从企业上报申请资料到获得交易商协会的批文的时间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证监会和发改委对债券发行均采用审批制管理。证监会2011年优化债券审核机制后,审核周期已经缩短至三个月左右;而发改委审核时间一般相对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然而,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参与者不断增加,关于发改委在企业债的发行审核过程中存在“条件不合理、标准随意变、程序不透明、尺度不统一”等问题的指责也越来越多。

其次,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信息披露体系不完善影响了投资者购买企业债券的信心。与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等政府债券不同,企业债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和权威的第三方信用评级对于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发行人披露的财务报告往往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个人投资者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解读,债券评级可以为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美国的重要债券主要由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进行评级,并对评级进行跟踪,持续公开相应的评级报告。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历史较短、规模较小、技术能力不强,评级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都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热情。

4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为了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推动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管理逐步向备案制、注册制转变。过去几年银行间市场的快速发展从实践上证明了注册制的优势。监管部门的定位应重在建立制度、规范流程、统一标准、加强发行程序监督和违规案件查处。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积极建设信用评级机构,同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落实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追究机制。此外,可考虑引入双评级机制,在坚持发行人提供第三方评级结果的同时,逐步扩大投资人付费评级模式的推广应用。

第三,加强市场的流动性。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引入有实力的证券公司和外资银行。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债券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

第四,不断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不断完善信息披露体系,强化对发债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增强债券发行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降低投资风险。二是积极推进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互通,逐步形成由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平台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债券市场,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便捷的交易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德.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J].金融与经济,2011(03): 43-46.

[2]廖宜建.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债券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 2012(17): 46-47.

[3]刘珺.创新助推中国债券市场稳定发展[J] .中国金融, 2012(17): 44-45.

上一篇:会计文化环境及其影响浅析 下一篇:浅谈饭店非正式组织的危害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