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13 09:24:01

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要突破当前的教学窘境,必须首先在语文的课程定位上正本清源,明确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从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入手,探寻当代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策略,实现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建构能适应未来需要、满足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现状;改革

一、大学语文的定位、性质和目标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理、工、农、医、艺、法、经济等非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一表述,首先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和性质:大学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和基础作用。通过系统地学习《大学语文》,大学生能够巩固和深化汉语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和鉴赏能力;掌握行政公文、法律文书和一般实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熟练地阅读和写作。再者,强调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大学语文》的最终目标是启蒙性,即“立人”教育。通过文、史、哲、艺等文学文化名著的导学与研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学术视野,拓展阅读面,系统和梳理已学知识,获得创造性研究和思考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思想。最终,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全、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服务于社会并自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性质和培养目标,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大学语文教育侧重于人文素质培养这一目标。人文素质的实现是以大学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不能把大学语文简单地等同于基础课,也不能只强调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应加强它的人文性。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现状

1.课程边缘化。虽然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指出了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但现实情况则是高职院校过多地强调职业性、技能型,而弱化了大学语文教学,随意缩减课时,选用教材也注重实用性轻视人文性,甚至以《应用文写作》代替大学语文教学,将大学语文彻底边缘化,导致了大学语文人文性的沦落,没有发挥大学语文的启蒙作用。

2.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指以传授型方式授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研究上,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被动行为,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学依旧延续传统的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开拓意识和应变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吸纳接受能力被强化,主观性、能动性逐渐弱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大学语文的教师在高职院校特别是以理工科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是一个弱势群体,因为课程设置的尴尬,大学语文教师教学和科研不能很好地结合。在强调科研结果的形势下,这些教师总体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大学语文课程不断地受到其他课程的挤压,竞争力也在不断地减弱,现任教师转岗现象时有发生,出类拔萃的教师走向教学管理或实践教学岗位,少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教师往往出于一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良知。而且学校常常把此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给双肩挑或经验少、教学能力相对差的老师去完成,承担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队伍总体力量逐渐减弱,直接影响了这门课程的影响力和教学质量。

4.教学效果评估方式不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估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模式化,不能突显学生的个性和实际能力;从评价结果上看,考试分数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差较大。为了学生就业时体面一些,只要修习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师都会给学生一个较好的分数,但其语文知识、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并不明显。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1.重新审视大学语文的性质,改变教学观念。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此层面说,大学语文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同时又能用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培养健全人格,而“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培养健全人格”是大学语文的重点和最终追求,所以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教师只有以高校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把讲授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任务上升到新时代的理论高度,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作为己任,相信大学语文令人尴尬的现状会有很大的改变。

2.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实施专题教学。所谓专题教学模式,是指在规定的授课时数内根据学生需求和教材特点,选取最有利于提升学生母语能力和发展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容,提炼出若干个人文专题,将教材篇目重新有机地排列组合,老师授课时以专题为主线,同时也穿插对作家作品的分析,力争既教给学生完整的人文知识体系,使他们具备法理意义上的公民素养、伦理意义上的道德底线,又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使他们感知先贤的人格魅力、拥有文化意义上的道德情怀和心灵意义上的爱的能力。

专题教学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以单篇课文讲授为主,单个地介绍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孤立地对作品进行训诂、翻译,再进行思想内容的概括、艺术特色的归纳等老一套教学程序和方法,而代之以学生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置,用人文性、研究性和学术性来提升课程的文化品位;要改变过去那种零敲碎打、不成体系,一学期只教十几篇课文的局面,以增加课程内容含量。我们是从教材中提炼出多个相互关联的人文专题,并以专题系统课文,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人文素质熏陶。专题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能够达到教、学的互动和双赢。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大学语文教师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大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经常开设教学方法讲座,互相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聘请校内外在教学上成绩突出、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观摩教学,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②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品德素养,注重用理想、信念、情感、意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品格。③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大学语文教师要改变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并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为培养创造性人才作贡献。

4.改革教学评价,考核量化管理。确立重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其中包括平时考勤占10%、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占10%、课外活动、社会公益等占20%;期终测评占总评成绩的60%,考试内容本着以课本为主兼顾课外的原则,并适当融入应用写作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力求更好的突出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期终测评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这样就能较为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大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发展性评价 下一篇:Loft的复古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