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13 08:50:08

73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体循环、肺循环静脉压升高,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和小儿生长发育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由于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不及时治疗,恰当护理,往往会危及患儿生命。本文就我院近五年收治的73例心力衰竭患儿护理进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3例患儿,男38例,女35例,1岁以下2例;1~2岁32例;2岁以上35例;3岁以上4例,住院时间最短8 d,最长24 d,平均14 d。

1.2 临床诊断 73例患儿分别在发生肺炎后3~14 d内出现呼吸、心率突然加快,呼吸≥60次/min,心率≥180次/min,烦燥不安,皮肤发绀,面色发灰,肝脏增大,心音低钝等症状和体征,经临床医师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1.3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强心利尿、吸氧、镇静、扩血管等纠正心力衰竭的措施。

2 结果

73例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中,55例7~10 d痊愈出院,18例10~24 d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常规护理 ①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5%左右,环境安静,查体、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动作要轻巧,不要反复搬动和抱起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②休息: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不能满足身体组织的需要,而休息可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减轻心脏的负担。哭闹、有烦躁不安者,可按医嘱给适当镇静剂,以保证患儿充分的休息。轻度心力衰竭时,可在室内轻微活动,但不允许做太兴奋的活动;重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患儿的饮食、大小便均由护理人员协助,病情好转后,可缓慢扶其下床活动,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要限制活动量,直至心力衰竭症状消失1~2周。③。身长儿取半卧位,婴幼儿取20°~30°的半高斜位,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④饮食。给予易消化和富有营养无刺激性饮食。身长儿限制钠盐0.5~1.0 g/d,婴儿乳品中含钠量不多,可不必限制。心力衰竭控制及水肿消退后可给低盐饮食,并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心力衰竭小儿易疲劳,喂奶可以少量多次,进食以少量多餐为宜。并避免进易产气食物,以免胃膨胀。⑤吸氧。由于肺充血影响气体交换发生紫绀,故因缺氧而烦躁和紫绀给氧气吸入,氧流量要适中,浓度35%~40%,以鼻导管或罩式吸氧为好。有肺水肿咳泡沫样或粉红色痰者,湿化瓶内加50%~70%乙醇。保持呼吸道通畅,勤吸痰及拍背,并经常检查鼻导管有无堵塞,缺氧症状有无纠正。更换鼻导管1次/d。⑥皮肤护理。患儿因体虚多汗及不同程度水肿,受压皮肤易擦伤,应注意保护。保持衣、被、床单洁净、干燥、平整,定时变换,以防皮肤受损感染或发生褥疮。

3.2 输液护理 限制液体输入量,

3.3 药物护理 ①洋地黄制剂:西地兰0.03 mg/kg,缓慢推注,建立毫克量与毫升数换算卡片,方便护士快捷准确抽取药量。监测心率、心律,如幼儿心率

3.4 密切观察病情 及早发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症状,并报告医生,及时予以救治,对已确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随时巡视,细致观察呼吸、脉搏或心率的变化,注意面色、咳嗽咳痰及周围环境情况,必要时专人守护,制定护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护理。

3.5 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患儿,及时添加辅食,加强营养。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及时增减衣服。居室应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上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不带小儿到公共场所。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属儿科急症,病死率较高,加之小儿本身各系统功能不健全,如抢救护理措施不当,极易引起死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护理特点,熟炼掌握其抢救与护理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毛萌.儿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27-329.

[2] 马沛然.小儿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 19(3): 239.

上一篇: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26例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