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10-13 08:11:57

《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的探讨

摘 要: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作者就教育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果树栽培学》的有效教学从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学业考核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果树栽培学》 有效教学 基础 基本方法 重要途径 重要保证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正逐步转变成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新教育模式。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扩招使得生源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学生素质层次不一。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果树栽培学》是我校种植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根据我省农业区域特色,教学内容以热带、亚热带果树栽培技术为主。依据教育新理念,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已调整为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果树栽培的专业技能和理解果树栽培的必需理论知识,并具备基本的果树生产专业能力。然而,我们的教学模式转变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势,导致教学有效性低,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难度较大。因此,只有加快对原有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才能确保有效教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专业人才。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专业技能具体化,理论知识应用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现使用的统编教材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与结论,缺乏应用性,一方面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体现不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衔接不畅。这样的课程内容对于文化基础较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也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以专业技能为重点的教学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结合教育新理念和学生特点,把教学内容模块化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理想途径之一。教学内容模块化即以技能为中心,将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组合,结合生产领域的需求,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模块。经过模块化整合后的教学内容简明易懂、实用,各项专业技能被突出和具体化,技能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紧密衔接,使理论知识能目标明确地为技能服务。同时,还可适当、合理地删除一些实用价值不大、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要掌握好专业技能,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从而消除了怕学理论知识的心理。这样,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有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果树栽培学》经模块化整合可分为果树特征特性、果树苗木繁育、园地建立、幼年树栽培管理、结果树栽培管理和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等六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其具体的技能项目和相配套的理论知识。例如果树苗木繁育模块的技能有砧木培育、嫁接和自根繁殖三项,为这三项技能服务的理论知识点分别是种子萌发原理、嫁接繁殖的生物学原理和自根繁殖生物学基础。又如结果树栽培管理模块有采后修剪与结果母枝培育、控稍促花、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果实采收、果树更新复壮等五个小模块,其中控稍促花模块包含了断根控水、环割(剥)、人工或化学控稍(穗)等三项基本技能,与这三项技能相配套的理论知识有根的主要功能、植物体内物质运输、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应和花芽分化原理等。从以上例子可看出,该课程内容经模块化后,突出了技能,且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关系清晰明了,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学生学习后不仅知其所以,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掌握了技能,又学到了必需的理论知识,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打下了基础,拓展了有效教学的延续性。

二、积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教学方法合适,但因教学手段单一,也难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积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实践性较强的《果树栽培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因果树物候期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有些教学内容无法实现直观教学,还有一些理论知识属微观表象的范畴,这时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像这类情况有必要借助如多媒体技术、模拟教具、类比实验、引例旁证等手段辅助教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果树专业技能示范讲解时,如嫁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在实操教学条件无法满足时,可利用模拟教具或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录像、Flas进行示范或演示。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可运用计算机动画模拟、引例旁证、类比实验等方式来说明或验证其作用机制,帮助学生理解。如环割涉及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就可用计算机动画模拟其运输机制,嫁接生物学原理中的嫁接亲和性可引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器官组织的移植实例来旁证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应可用其在蔬菜上使用的明显现象来进行验证。此外,果树的物候现象也可用多媒体技术演播展示,增强教学过程的实感。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较快地接受所授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当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才会热爱所学专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劳动才有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益处。

以往教师也注重在课堂上设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因此,如何让学生对实用性较强的《果树栽培学》产生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参与到果树日常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订并实施栽培管理方案,通过各种途径自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专业问题。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到周边的果园见习,获取更多的生产经验和为果农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服务。当学生成功地解决各种生产问题和通过辛勤劳动后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专业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当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教学的有效性会随之提高。此外,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增强专业能力,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延伸。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成绩考核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以分数为主,以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首先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不能科学合理、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真实学业情况,也不能如实地反映教师付出的教学劳动。其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薄弱,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即使认真学习,在传统考核制度下,通过考核的难度仍相当大,这样会严重打击那些有学习意愿,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而放弃学习。再次,传统的考核方法使学生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而忽视了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由此看出,传统考核方法的弊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对层次低的学生和实践教学影响较大。

《果树栽培学》的考核方法应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学习)态度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分层次按不同标准进行考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考核侧重于技能和专业(学习)态度,适度降低理论知识的考核标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三个方面均衡考量。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认可,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愿望,有利于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有效教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重视,各教学环节之间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只有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教学。

上一篇:财税法学教学改革思辨 下一篇:让课堂的生成走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