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流行伪精神病

时间:2022-10-13 08:10:43

都市流行伪精神病

最近,上海和北京等一些发达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并没有精神病的白领们纷纷走进设立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中的“开放式病房”,而且目前国内的不少精神医疗专科医院都尝试开设这类病房。有人评论,这种现象代表中国正在流行“伪精神病”。专家认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设立的“开放式病房”,为减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和方式,值得提倡和推广。

主动住“精神病房”的人数越来越多

病区内的走廊里铺设着印有绿色碎石图案的地砖,加上雪白的墙面,很清新明快的感觉。围成一圈的各个房间都挂有不同的门牌,有“探视室”、“心理治疗室”、“观察室”等。这个看起来既舒适又温暖的小院落,就是国内大型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设立的“开放式病房”。据心理科主任过斌医生介绍:该院的18号病区就是“开放式病房”,也是这里唯一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病房。它隶属于“心理科”,真正的名字是“心理治疗病房”,一共配备了5位临床专科医生及1位心理治疗师,目前共有20张床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位值班医生告诉记者,心理疾病患者住在与精神中心同一院子内的心理咨询中心心身科病房。这个病房从1988年成立以来将床位从原有的28张调整至48张,在这里就医的病人以年轻人为主,30%是白领。

前来问诊者都有着明显的“神经症”

入住“开放式病房”,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流程。过斌主任介绍了一般入院的流程:当你感觉某些不适心理或行为习惯甚至是“生理疾病”开始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疏导和治疗时,可以先去心理科看门诊,当医生认为有必要时会推荐你入住“开放式病房”;如果症状较轻,程度较浅,则可能只需要进行阶段性常规的心理辅导,无须入院。根据他的经验,由于毕竟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人们在出现一些最初的不良情绪反应后,出于传统认知对这类地方的排斥,可能不太容易会直接找上门来。前来问诊的人,大部分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神经症”症状,比如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癌症或重病,出现强迫反应,无法入睡等等。根据统计,目前比例最大的主要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厌食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病”,大部分是“神经症”一类的,其中有很多属于“躯体形式障碍”。此外,还有诸如失眠症、人格障碍等方面的患者。

住院者并非真的“精神病患者”,出入完全自由

既然有了“明显症状”,那么是不是进来的人都有了“精神病”呢?专家否定了这个说法。北京和上海的医生都解释道,选择住进“开放式病房”的人意识都十分清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大多只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或者是某件应激性的刺激事件而形成了一些比较难以自我调节的心理问题,因此自愿来到这里,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并寻求系统的环境支持。这里基本上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开放式病房”不同于以往精神病院的一般病房,不设置强制隔离与24小时警戒监控,人们完全是自愿入住,自由出入病房,随时可以回家,家属也可以陪住,真正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过斌医生告诉记者,真正的重症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已经失去了常规的辨别能力,因此往往不认为自己有病,多数情况下是被强制入院接受治疗。相比较来说,住在“开放式病房”的人是由于其体察和感知到自身的问题而积极地前来就医,寻求专业的解决途径,因此是很清醒很理智的,并值得提倡和推广。

病因诊断――

“疑病症”两大心理特征

类型一 他认定自己是“凶手”

几个月之前,张建飞像往常一样独自驾车回家,突然,他发现前方路面上有一个长长的、弯弯曲曲的东西,但无奈高速公路上车速很快,他紧急刹车后依然从那个东西上轧了过去,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一条蛇,而且已经一命呜呼。张建飞非常难过,认为自己像个“凶手”。而后的每一天,他只要回家时经过这个地方,都要反复不受控制地在这个“伤心地”打转。本来40分钟就能到家的路,张建飞最长一次用了3小时25分钟。从此,张建飞不再能按时回家,精神也变得十分紧张痛苦,最后在妻子的支持下住进了精神专科医院的“开放式病房”,接受医生的心理辅导。

专家诊断

案例中的“兜圈”驾驶行为,在医学上表述为“反复呈现形象性内容或以往经历的强迫性表象和强迫性回忆”,实际上是他发现自己轧死蛇后自责与恐慌过度的一种应激表现。诸如强迫症一类的神经症,患者往往由于应激事件或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形成某些难以自持的意识或习惯,虽然其社会功能并未真正丧失,但是他们的内心往往十分痛苦。其中的一部分人会怀着“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积极主动地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建议或自己要求入住“开放式病房”,接受系统专业的心理治疗。

类型二 她认定自己得了“绝症”

半年前,许芸频频“感觉”下腹坠痛,遂认定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她从外省辗转来到北京,先看遍了知名的大医院,又跑遍了小医院,可是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显示一切正常。最后,她得知可以通过“剖腹探查”来检查问题,于是就要求医院手术。大医院遵循严格的医疗准则全部予以拒绝,但有3家小医院收了钱,先后为其进行了3次“剖腹探查”,仍无任何新发现。许芸最后在医生无数次的建议下,来到精神治疗专科医院,并住进“开放式病房”。

专家诊断

许芸的情况临床上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所谓“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坚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许芸半年前开始怀疑丈夫出现“外遇”,自己逐渐被忽略和冷落,但是某次由于其受寒后的下腹痉挛使得丈夫开始重新呵护自己。这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即发性获益”的感受,很容易支配一部分的潜意识,成为其“躯体障碍”的心理驱动力。类似这样的病人,在各类普通医院问诊无效后,会来到精神治疗专科医院接受检查。

深度解析――

专家建议慎住“开放式病房”

职业人士为了缓解生活中由于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所造成的困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入住专业精神医疗机构的开放式病房。一方面,由于医院为患者的隐私严格保密,因此可以使人确实从社会交往和工作的压力中抽离出来,实现真正的休憩和放松;另一方面,依托医院正规专业医护人员的诊断和系统引导,有助于对症下药,使人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但是,这种“住院”方式投入的金钱成本也较为昂贵,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可以负担和享受。

另外,尽管这类“开放式病房”采取完全自愿的原则,患者都是依据自身意愿自觉入住的,但精神病院的特殊氛围和治疗方式,并不符合100%的适用性原则,特别是那些心理极易受到暗示的人,尤其不建议通过此种方式减压。据《心理医生》

上一篇:食指较长易患心脏病等 下一篇:选错玻璃杯可能毁你一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