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时间:2022-10-13 07:44:45

中国金融发展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回顾过去,中国金融从30年前的一家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简单的存、放、汇业务发展到今天,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金融租赁、QDII、QFII……股票、理财、股指期货、金融衍生品、ETF……同业市场、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收益率曲线……货币乘数、汇率浮动、SDR份额、人民币国际化、次级债、拨备覆盖率……体现金融机构、产品、市场、调控监管不断创新的金融名词不断涌现,说明中国的金融体系已是相当丰富。

但是,市场的发展同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空前多样的矛盾。在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商业化运作的同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否继续鼓励发展?在支持金融创新中,如何评价信贷规模调控下对“高杠杆率”产品的限制?一边是M2过多、流动性过于充裕,一边是“三农”金融、中小金融、创新金融的资金需求,嗷嗷待哺。支持金融机构引入外资和金融机构“走出去”是时代大势,但此过程中风险怎么控制?举不胜举的各种金融问题与矛盾无不表明:在中国现实金融生活的背后,市场与政府干预的矛盾、创新与监管的矛盾、融资结构的矛盾、计划与市场的转轨矛盾、经济与政治的矛盾、短期与长期的矛盾、内外经济的矛盾……大量的问题与矛盾同时存在,混杂交织,困绕着政府的决策。

如果把分析的视野进一步扩展到外部经济,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发生的重大变化,同样要求中国金融必须要有系统的战略思考。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美元的霸权地位相对被削弱。同时中国经济已挤入世界大经济体行列,尽管国人仍然可保持东方特有的清醒和谦和,可以强调若干宏观指标被13亿人相除后的“人均”意义,但是客观上巨大的经济体量,其一举一动已不能不影响世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金融政策的变化通过国内实体经济传递到全球实体经济、进而传递到有关国家,这些国家反馈其新的政策信号,这同样又会影响、制约我国的金融政策。这些政策自然包括汇率、利率、外汇储备多元化、财富基金、人民币离岸业务、资本账户管理等。这迫使中国政府需要系统思考其未来各项金融政策孰前孰后、搭配衔接的问题。

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个30年,中国金融是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孤儿”。“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体,是财政的“出纳”。中国当时几乎没有市场意义上真正的“金融”,自然也无从谈起金融战略。1978―2008年这第二个30年,历经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世界金融的棋盘中,中国仍只是一颗棋子,更多的时候是在不自觉地“下棋”。下一个30年,由中国不断壮大的经济地位及危机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所决定,将是显著不同于过去的30年,跟历史上其他时期不同的是,中国要谋求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闭门”发展自己,必须事先要有系统思考与战略谋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事务协调由G7转变为G20机制的时代,中国必须确立战略利益,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为与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做出共赢的、务实的选择。(摘自《中国金融战略2020》,夏斌陈道富著,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美国与美元 下一篇:中国价值观VS金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