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卫视改版后节目内容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3 07:24:44

对重庆卫视改版后节目内容的几点思考

【摘要】重庆卫视首开中国卫视全公益频道的先河,敢于创新的想法值得肯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先指出重庆卫视改版后节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后对节目内容的改进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重庆卫视 节目内容 改版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改版,其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这次改版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几个方面。

一、重庆卫视改版后面临的问题

不播商业广告,使得观众看节目更加方便,但是在电视剧的播出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电视剧的题材选择上,是不是仅仅局限于播放弘扬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其它题材的电视剧可不可以播?在我国,衡量“主旋律”电视剧有三条标准,即思想积极向上、艺术质量上乘、观众喜闻乐见。①在选电视剧的时候,如果只遵循前两条标准,而忘记了第三条,电视剧播了都没人看的话,收视率也就很难上去了。还有一个问题是,面对其他卫视的竞争,重庆卫视能不能原创些影视作品出来?这些都值得思考。

重庆卫视改版后收视率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收视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电视台的价值,外国的很多公共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常常不如商业电视台。但是从节目内容上看,诸如英国的BBC、日本的NHK电视台,都是更多地呈现一个社会的多元性,尤其是那些比较弱势的声音,所以,公共电视有更多文化性节目,更多深度报道。重庆卫视倡导“红色文化”本无可厚非,但是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因此笔者认为,重庆卫视应该在以“红色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同时传播一些其它的文化,让节目的内容更加充实些,应该倡导文化的多元化。

现在在同质化节目泛滥的环境下,节目的形式是很容易被模仿的,因此媒体想要突出重围,吸引受众,就要靠自己不可替代的节目内容。内容为王,才是媒体确立其形象的关键。因此,重庆卫视的改版,要把重心放在节目内容的创新上。但从重庆卫视的电视节目单可以看到,在很多时段播出的都是重播节目。重庆卫视应向国外的一些公共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以及其它省级卫视学习,借鉴它们中办得好的公益节目。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要制作大型专题栏目来弘扬主流文化,这点很重要,符合重庆卫视的“主流媒体”的定位,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民俗文化这块,要在弘扬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多发掘地域文化,为优秀的民俗文化提供舞台,这样更能体现重庆特色。

二、对重庆卫视改版后节目内容的几点建议

我国目前的电视公益节目的主要类型大致分为电视公益广告、服务类节目、以救助与帮扶弱势群体为目的的民生记录、公益电视活动产品四类。在这四点上,重庆卫视可以进一步创新。

1、重庆卫视改版后增加了公益广告和宣传片

每天播出60分钟,比改版前增加了52分钟。我国的公益广告以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优秀民族文化、倡导社会公德观念为根本,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②正因为这一点,吸引观众注意力就非常重要了,要使观众“想看”并“想继续看下去”,吸引注意力是施加影响的前提。我国的公益广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宣传味太浓,更像是一个说教短片。从思想意义上来看,公益广告与公众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而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重庆卫视为了展示重庆改革发展生动实践、颂扬先进模范和感动重庆人物等方面推出的公益广告和宣传片,主题立意没有问题。关键的是在诉求方式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传播的层面上,而应该加强人性化诉求,将自发的一次转化为自觉的终身行为。因此无论是公益广告或是宣传片都不能忽视观众的情感需求,要以情动人,在情感上让观众产生共鸣。重庆卫视现在播出的公益广告都是自己制作的,还可以选择和企业联手,由企业出资来制作公益广告。这样一来,既宣传了企业的形象,也为电视台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来源,也不违背公益的宗旨。

2、服务类节目也是不可忽视的类型

它可以不是一个完整的节目,甚至可以以节目中的小版块形式出现,但要做到以下两点:

(1)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和生活中的小常识、小窍门。比如怎样叠衣服可以减少空间等生活中的小窍门。

(2)无偿为受众提供有效信息。比如气象信息和旅游资讯等等。除了平时介绍这些零散的服务信息外,还可以提供多个话题供公众讨论,比如房价、养老保险、高考政策等有关民生的话题,这样不仅满足了公众的参与愿望,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关注焦点热点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公众的生活品质。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这类的服务性节目很多,推陈出新的关键就在于要给观众提供实用性的信息。如何在泛滥的服务信息中,找到对观众切实可用的信息,值得认真思考。

3、以引起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与帮扶为目的的民生节目,也可以当做一个重中之重来做

这种节目类似于深度报道,深入到公众中去,挖掘弱势群体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揭示他们的生活矛盾和情感。此类节目渗透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为主要内容,唤起人们的同情与关爱之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帮助弱势群体。通过真实、朴素、温馨的节目格调,给电视屏幕带来一股暖流。此类民生记录能“从时代关怀、社会关怀、现实关怀出发选取那些社会群体性的题材,正视与反映生活的矛盾与现实,并进行及时的整体性的摄取,运用电视叙事与归纳分析,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以此引导人们作深层思考,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且尽可能地缓解矛盾,解决问题。”③如果这类节目做得成功,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们,也能够提升电视台的品牌形象。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在其民生新闻栏目《成都全接触》中,推出大型人文关怀环节《特别帮助》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4、电视活动产品指的是以受众参与性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电视媒体为主要的手段,在活动进程中向观众进行同步展示的数量上形成一定规模的电视文本

电视活动产品既不同于单个编排的电视节目,也不同于固定播出的电视栏目,而是阶段性编排的电视内容产品,整体来看具有较为明显的层层递进的仪式感。④公益类电视活动产品以受众的高度关注和参与为核心,以创意和创新铸造强大的传播力,追求社会影响力的最大化。重庆卫视推出的《重庆好人》节目,其实就可以升级为一种电视活动产品。《重庆好人》展现重庆各行各业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迹的节目。当这些事迹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以此为主题办一个主题晚会,来表彰那些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事迹。除了表彰类的电视活动产品之外,还可以推出一些有关慈善类的,让企业和观众都参与其中,多做慈善,既可以宣扬主流文化,也满足了大众文化中受众希望参与的需求。

公益节目关注公共利益,彰显人文关怀,因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重庆卫视的很多节目都有涉及,但是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这两块还需加强。制作出反应人与自然关系的节目,倡导公益环保,邀请全市人民一起参与其中,正好可以呼吁“森林重庆”的口号,既可倡导人们保护环境,也可向外界展示重庆良好的宜居环境。

经济是现在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最好能聘请一些有专业的经济知识的主持人,播出一档演播室互动式财经类谈话节目,采用谈话的方式,可以把财经类节目从单调、乏味、枯燥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因为纯叙事性的小人物大故事这种类型的节目已经有了,而财经类的节目比较缺乏,需要加强。

还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全公益性质的教育频道,不播广告,不播少儿不宜的节目。借鉴教育台的模式,可以播出一些知识型讲座,或是有关旅游、健康等方面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节目,适合各个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看。在观看电视公益节目的时候,观众能得到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极大享受和满足,在这种情绪状态中,“教化”的内容能够转化为公众内心的一种需要,应该说,电视公益节目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指出:电视对观众施加的文化和哲学影响无以伦比,它正在取代家庭、教会和学校成为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⑤

如果说可以另辟蹊径的话,社区类的节目也是个很好的突破口。重庆卫视可以和社区团体加强联系,将社区里的一些活动搬上电视荧屏,这些节目的制作者可以是非专业的社区居民,用他们的视角拍摄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这样不仅能随时反映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动态,也使公益电视与社区融为一体,有了更多的节目素材。

电视公益频道应该以好的节目内容来吸引受众,让观众参与到公益中来,这样才能凸显公益节目的属性。如果节目不能吸引人的话,观众不愿意看,传播效果肯定为零。因此,重庆卫视节目内容的创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①蔡尚伟:《影视传播与大众传播文化――文化工业时代的影视方法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75

②马玉梅、周云利,《论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学术交流》,2000(2)

③黄家雄,《监守媒介精神立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对湖北卫视公益特色的解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3)

④唐洁,《论公益类电视活动产品对频道品牌的提升》,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⑤蔡凯如、黄勇贤等:《穿越视听时空――广播电视传播论》,新华出版社,2003:28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传播专业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浅谈《心理访谈》的社会心理疗治功能 下一篇:话题生动 主播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