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损耗的探讨

时间:2022-10-13 07:24:43

配电线路损耗的探讨

【摘 要】文章首先从配电线路损耗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影响线损的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提出提出最大限度节省改造费用的降损措施方案,为配电线路和低压台区降损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关键词】配电线路;损耗

1.线损产生的原因

线损指的是以热能形式散发的能量损失,即为电阻、电导消耗的有功功率,电网电能损耗的主要元件是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因此,电网中其有功功率损耗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线路和变压器阻抗回路上流过电流时产生的损耗,即I2R称为可变损耗;另一部分则发生在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设备上的不变损耗,如铁损等称为固定损耗。损耗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电阻损耗

电流流过线路导线和设备的线圈,在导线电阻上产生的损耗称为电阻损耗,这种损耗可用下式表示为P=I2R式中P—电阻损耗,MW; I—流过每个设备导线的电流,该值是随负荷变化的,kA;R—每个设备导线的电阻值,Ω;该值是随其自身温度变化的,这种损耗主要发生在低压线路和下户线上。

1.2 铁芯损耗

带有铁芯的线圈在电流作用下,导磁回路和铁磁附件中产生的损耗称为铁芯损耗。变压器铁芯、电抗器、互感器、调相机等设备均有铁芯损耗。多数带有铁芯的线圈是与电源并联的,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取决于系统电压的高低,其损耗大致与电压的平房成比例,即P=P0(U1/U2)2式中P0—变压器额定空载损耗,kW;U1—变压器的实际运行电压,kV;U2—变压器的分接头电压,kV。

1.3 电晕损耗

架空导线绝缘介质是空气,当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分子的游离强度时,导线表面附近的空气分子被游离为离子,这时发出哧哧的放电声,在夜间可以看见导线周围发出紫蓝色的荧光,这就是导线表面产生的电晕现象。电晕损耗与相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并与导线的等效直径、表面粗糙度等几何物理特征以及空气压力、密度、湿度等气象条件有关,一般表达式为P=KyL(U/UN)式中Ky—在额定电压和标准气象条件下单位长度线路的电晕损耗,由设计手册查的,L—导线长度,km;U—实际运行电压,kV;UN—系统额定电压,kV。

1.4 介质损耗

各种电气设备的非气体绝缘材料,都在电压作用下产生介质损耗,同时各种气体绝缘的表面均有泄漏电流通过,也产生电能损耗,一般将这种损耗归入介质损耗中,当然这种损耗在电压较低如110kV及以下的电网中,可以忽略不计。

2.影响线损的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

2.1 技术因素

变压器和其他设备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线路的长度,导线的截面积和导线材料;负荷电流的数值及其变化;系统电压的数值及变化;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环境温度和设备散热条件;导线等值半径和大气条件(影响电晕损耗);变电站各种辅助装置的数量和效率。

2.2 管理因素

①系统布局。系统布局亦称网络结构,当发电厂、变电站距负荷中心过远,或长距离、迂回、以及较低的电压输电,或电压级次过多重复降压容量大,或配电网中负荷分配很不均匀,线损率必然较高,反之,

②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容量和分布。负荷功率因数小于1时,线损中的电阻损耗按比例升高,铁芯损耗也要增大。为使功率因数保持在接近1 的水平,必须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各电压等级网络中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需满足功率因数达到0.95的要求,无功补偿装置的分布需满足就地平衡的原则。

③运行方式。电网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有不同的网损率,其中损耗较小的运行方式为经济运行方式。电网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应选择在经济运行方式下运行。

④计量技术。供电量和售电量都要通过一定的计量手段来测量和记录,所以计量技术对线损和线损率有很重要的影响。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灵敏度、接线的正确性和计量点的合理性都对线损有重要影响。采用最新技术的电能计量装置,不但从根本上改变线损管理方式,还可使线损管理实现自动化,微机化。

3.降低线损的措施

3.1 管理措施

①建立线损管理体系,制定线损管理制度。由于线损管理工作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牵扯的部门较多。因此必须建立全局性的线损管理体系,制定线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制定工作标准,共同搞好线损管理工作。

②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基础资料。通过经常性的开展线损调查工作,可进一步掌握和了解线损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降损措施。

③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工作。通过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全面掌握各供电环节的线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线损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

④实行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制定线损计划,严格线损考核。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线损管理与考核体系,定期编制并下达综合线损、网损、各条输配电线路、低压台区的线损计划,并认真考核。

⑤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计量的准确性,降低线损。要求各计量装置配置齐全,定期进行轮换和效验,减少计量差错,防止由于计量不准引起的线损波动。

⑥合理计量和改进抄表工作,固定抄表日期,提高电表实抄率和正确率,合理计量,建立专责和审核制度;组织用电普查,堵塞营业漏洞。

⑦负荷高峰期坚持夜间巡视,搞好线路布局,避免迂回和卡脖子现象。

3.2 技术措施

①配电网络设计以每段线路分段3-5段为宜,大的分支线可安装分支开关,每段线路下接的柱上变压器和高压用户以8-10个为宜,中压供电半径一般为2.5-3km,主干线截面以240mm2、架空线以185-240mm2为宜,负荷率在60%以下。

②确定负荷中心的最佳位置,减少或避免超供电半径供电现象。配电台区设置,应选在负荷中心,坚持多步点,小容量,短半径原则;10kV 线路供电半径≤15km;低压线路供电半径≤0.5km。

③淘汰、更换高耗能变压器为节能型变压器,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避免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现象。提高变压器负载率。配电变压器损失在配电系统电能损失中占有很大比重, 减少配电变压器损失,对降低综合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④搞好三相负荷平衡。低压电网配电变压器面广量多,运行中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在线路、配电变压器上增加损耗。运行中要经常测量配电变压器和部分主干线路的三相电流,及时调整三相负荷。

⑤及时更换小截面导线和长期过负荷运行的导线,使线路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对接户线过长、过细、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也要及时更换。

⑥及时清理横担、绝缘子表面的积灰、油泥、污染物,做好线路清障工作。

⑦线路随机补偿和随器补偿相结合,合理调整功率因数。

4.结束语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是电网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外延途径是扩大电力市场,而提高经济效益主要的内涵途径必然是降损节能。了解和掌握电网中的电能损耗,就能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将线损降低到比较合理的范围内。这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配电自动化的难点分析及发展现状 下一篇:配网无功补偿方案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