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科学活动中的幼儿自由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3 06:50:14

如何提高科学活动中的幼儿自由活动的有效性

摘 要: 科学活动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在科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由活动与自主探索,从提供空间、把握自由度、组织探讨、给予帮助等方面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科学活动 自由活动 有效性

现代教育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幼儿的学习必须成为幼儿主动探索、自我思考、观察比较、提问讨论的过程。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是幼儿发展的中介。教师在幼儿学科学的过程中,应该扮演积极的支持者和平等的合作者角色。在科学活动中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正确引导幼儿的自由活动、自主探索。

一、保证自由活动中足够的时间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自由活动就是探索与发现,是科学活动过程的核心环节,只有保证足够的时间,孩子们才能充分地尝试、验证、发现、比较和思考,获得初步的知识与结论,为下一环节的交流与讨论做好充分准备,而教育活动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孩子经历科学学习的完整过程,探索与发现这一核心环节就只能“蜻蜓点水”了吗?大班科学活动《沉于浮》,为了让孩子们感知水的沉浮,我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空瓶子、玻璃球、纸船、橡皮泥、木块积木、螺丝帽等,给孩子们提供了三次探索的机会。第一次探索如何使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沉下去;第二次探索怎样让沉入水中的橡皮泥浮起来;第三次探索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使沉入水底的物体浮上来。活动过程中,孩子“玩”得兴致勃勃,但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我必须控制孩子们的时间。于是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活动,表面上我的活动很成功,层次清楚,通过探索幼儿有了不少新发现。但反思教学,是否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呢?活动中孩子们对改变物体的沉与浮充满兴趣,在每一次的操作中都“玩”得不亦乐乎,而我受课时束缚,常常打断他们的探索过程,使部分孩子的探索欲望无法得到满足。

为了使孩子们经历完整的科学学习过程,充分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不妨试着突破“课”的框框,放宽时间,让幼儿继续探索。一个有意义的科学学习主题可以分几次来实施完成,也可以将集体教育活动与自然角、科学角等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以确保孩子们有足够多的探索机会和时间。在《沉与浮》这一活动后,我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科学角,将活动中的材料移置过来,让那些在活动中得不到满足的幼儿继续探索,并不时添置新材料,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把握自由活动中正确的自由

所谓自由活动,是指在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的活动,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指出:自由是理智上的创造性、观察上的独立性,明智上的发明,结果的预见性,以及适应结果的灵活性。

科学活动在注重幼儿操作的同时,应该减少教师对于操作过程的干预量,即让幼儿在与事物的交互作用中,充分自主地体验、感受、学习。但是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明确操作目的、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则,让幼儿在独立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经历科学探求和发现的过程。但是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和完全放任,而是在一定规则基础上的自主,老师要全面观察幼儿,必要时介入自由活动进行有效协调,以保证自由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组织自由活动中及时的探讨

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是必不可少,但在自由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获得新发现的时间不一样,如果在同一时间组织幼儿交流,这样也就失去了幼儿自由探索和主动发现的意义,会使某些幼儿为了交流而交流,导致交流的异化。在《瓶子跑跑》教学活动中,第一次操作后我请幼儿集中交流:你发现瓶子在哪里滚得快?哪里滚得慢?交流中,我发现发言的孩子并不是很多,部分刚才在操作中表现非常积极的幼儿并没有交流他们的发现,我有意识地请了几位,不是支支吾吾,就是与之前幼儿的发言雷同。这就是由于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能力的悬殊及发现事物的先后,打断了幼儿的自由探索过程,在他们还没有新发现的时候就组织了交流,使交流局限于个别幼儿。

因此在幼儿自由活动探索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例如在《好玩的勺子》这一科学活动中,我提供了不同的勺子,让幼儿探索勺子不同面的镜像效果。在幼儿自由活动前,对幼儿提出探讨的话题,让幼儿一边自由探索一边及时探讨。幼儿通过自发的交流,获取知识、分享经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提供自由活动中有效的帮助

当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究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否则会使幼儿放弃探索,失去自信。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常常产生认识冲突,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我们可以运用启发式的帮助,如“我们可不可以试试使用其他材料呢”?可以是示范式的帮助,老师自己进行平行活动的示范操作。还可以提供讲评式的帮助,让孩子在讲评时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再谈谈“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使孩子们了解别人的视角,认识别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自由活动中提供的帮助不是“蜻蜓点水”而应该是“抛砖引玉”,给孩子启发但又不是“一手包办”,允许幼儿在自由活动中采用不同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探索结果。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注重探索过程,因此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通过提供幼儿探究的材料、环境及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

上一篇:巡回检查量化法 实现精细管理 下一篇:综述11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