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对笔译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10-13 05:46:46

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对笔译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汉英两种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导致了两种语言的笔译过程中,会出现“文化空缺”现象。本文主要针对这种文化空缺现象对笔译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给两种语言的笔译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空缺;笔译

一、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影响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由于产生的文化背景迥异,汉语和英语都各自承载着许多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意义。这些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上的差异现象很多,甚至有一些现象是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全然没有的,这就出现了“空缺”。比如,汉语中的“炕”这个词,“炕”在中国北方农村是很常见的,但是,英语中根本没有这个词,如果直译过去,英语文化背景的人也无法理解这个词究竟代表着什么。概括地说,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乃是汉语和英语之间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不对应现象,即某种情况,英语有,汉语没有;或者汉语有,英语没有。这种空缺可以是语义上的、语法上的,甚至是语用规则上的。

二、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的,汉语和英语之所以差异很大,空缺现象很多,其根源就是文化的差异性。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的客观存在,正是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的撞击中发现的。

总的来说,这种文化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历史原因。比如由于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的语言现象,汉语中的许多成语都是这么产生的。二是价值观的不同。比如,中国人有很强的“家”的观念,在汉语中的体现也很多:“家和万事兴”、“养家”、“持家”、“安家”等。英语思维则强调个体,崇尚独立自由,“家”的观念淡薄。三是风俗习惯不同。如在节庆、历法、医药以及娱乐活动等方面的风俗都给汉语带来了许多独特语言现象,造成了许多文化空缺现象。四是地理原因。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产生了一些由自然地理环境实物引申出来的语言表述。比如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此汉语中常常借助“山”来表达意义,如“开门见山”、“东山再起”等;英国是一个岛国,因此便产生了许多与water(水)和fish(鱼)相关的词语。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never teach the fish to swim等等。

此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以及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都造就大量的空缺现象。

三、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对笔译的影响

文化空缺现象给笔译增加很大的难度,比如处理中英文化中的空缺现象,怎样采用可操作的翻译手段,在各种语境中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缺省,完成语言文化内涵功能的转换,实现基本意义和语言美感的结合。

(1)语义空缺:语义是语言内容的体现,所以它是各语言要素中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的,也是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出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的。比如饺子(jiaozi)、豆腐(tofu)、功夫(kongfu)、中药(Chinese medicine)等等。实际上,这些词都可看作是空缺词,而且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已经成为英语的借词,正是因为空缺的存在,英语才直接借用了这些词,但是还有很多我们中国人生活有事物的语言,在笔译过程中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语法空缺:比如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是靠语序和虚词,没有明显的性、数、格、人称和时态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人重意合的思维特点。英语不分阴性、阳性,但是有严格的数、格、人称和时态的变化。在笔译的过程中,如何既能将相互的意思表达出来,又不致产生歧义成为一大难点。

(3)语用空缺:相比较而言,最痛苦的笔译的空缺现象则是语用方面。因为语用规则往往隐藏在人们的具体言语行为当中,人们会不自觉地使用,却不容易察觉它的存在。我们以称谓语方面的空缺为例:汉语和英语的称谓语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的空缺现象也很多。汉语对陌生人的称呼有“大哥”、“大姐”、“大娘”、“大爷”、“叔叔”、“阿姨”、“同志”、“师傅”、“朋友”等等,而英语只有sir(先生),gentleman(先生),miss(小姐),lady(女士),madam(夫人)等几个;再有汉语中许多的亲属称谓在英语中都没有具体的对应;此外,汉语还经常称呼对方的姓氏,如“小张”、“老李”、“大王”等,但英语中一般习惯称呼对方的名字,称呼姓氏是对方不能接受也无法容忍的,仅有监狱里看守对囚犯,小学里教师对学生和教练对球员等情况例外。

另外,修辞上的空缺、语篇结构空缺等等,如双关、对偶和反映篇章在内容、意图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空缺,都会给我们的笔译工作带来难度。

四、解决对策

翻译的最终目的,包括笔译,绝不仅仅是实现语言上的交流,语言的内涵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才是。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针对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笔译的时候,主要可以采用异化和归化两种方法。

1.异化

异化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一些表现民族文化特有的空缺现象,比如上文已经提到过“已经成为英语中的一些借词”的,这是汉译英的时候。反过来英译汉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比如已经被我国官方和社会所承认的一些来自英语的外来词,“AIDS”――艾滋病、“SARS”――非典型肺炎等等。在异化的模式中,一些语义再发法和解释性翻译法的应用也十分必要。

2.归化

相比较而言,译者不是生硬地将一种语言的意思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而是在充分理解第一种语言表达意义的基础上,不受原文语言的限制用另一种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用到归化的模式。归化的模式主要可以采用借用、代换等方法。

当然,不管采取哪种翻译方法,都要保证语域的一致,以避免归化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蒋冰清.英汉文化空缺词汇现象及翻译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梁鸣,王燕灵.英汉语思维差异与英语教学[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3]刘越莲.空缺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外语学刊,2008年,第2期

[4]骆敏.英汉文化中的空缺性及其翻译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孟竹,大连外国语大学应用英语学院2013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

上一篇:浅析《圣经》中“水”意象的双面性 下一篇:高中语文诗歌审美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