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13 05:14:30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学习。研究表明,青春期以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正是系统学习英语语言的关键期。该阶段高效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衔接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幼小衔接 英语口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幼小衔接概念界定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界定。

“衔接”本意指用某个物体链接两个分开的物体,把事物首尾连接,而根据其具体意义不同,可以用英语解释为:“articulation”、“continuity”、“transition”。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transition”,是指从某一种状态、阶段、形式或活动转变到另一种状态、阶段、形式或者活动的过程或者时期。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研究适龄儿童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教育衔接工作,是适龄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适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二者之间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提高教育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适龄儿童顺利完成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过渡,使其更好地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并能很快融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九条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毗邻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育阶段,而二者之间能否衔接好关系到适龄儿童能否长远发展。在以往的幼小衔接研究与实践中,人们更多的是只关注幼儿园单方面的衔接工作,存在幼儿园与小学脱节等衔接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站在幼小衔接的角度,研究小学英语教育的诸多问题少之又少,这给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空间。

二、英语口语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4版)中明确指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英语听说等应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4版)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意味着除传统的听、读、写教学外,英语口语教学正式成为我国英语课程的另一重要组成内容。小学作为我国英语教学的起点和基础,高效的英语教学,特别是科学高效的英语口语教学,能够为学生英语口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当中存在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现象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学习。因此,如何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怎样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英语口语教学、最终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这是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都不容忽视的问题。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方面,二者密不可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全面发展的英语教学过程。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是养成良好发音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要抓住时机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从小就学到地道的英语。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促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性建议

英语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站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英语口语教育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转变观念。

相关部门和学校、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在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发展,并针对新入学幼儿的身心发展等特点制定详细的教育策略与措施。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改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行为,如何营造有利于新入学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课堂环境,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发展意识的强化。

适龄儿童入学准备包括身体健康与运动发展、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等各方面内容,站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小学应加强培养适龄儿童英语学习兴趣,使幼儿园与小学的英语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具有连贯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学前儿童进入小学时的英语学习适应性。

(二)加强幼儿园、小学合作机制。

加强幼小合作机制,切实落实幼小衔接中英语口语教学。相同学区的幼儿园与小学应加强英语课程与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在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沟通下,使幼儿园与小学的英语课程目标及课程设置具有连贯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充分重视发挥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作用,搭建平台促进两方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为了促进英语课程衔接工作的展开,两个阶段的教师必须进行相应培训,每位教师都要掌握两个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任务和方法。

(三)把握教学特点,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英语专业素养,更好地落实英语教学实践工作。针对英语入学准备不足的适龄儿童,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应正视差异性,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其英语能力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口语,可以免受母语的干扰,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接受和输出信息,可以使英语口语能力得到提高。

(四)资源整合,创新幼小衔接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充分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口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口语交际的欲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在更新自身英语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应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跟上时展的步伐。

可见幼小衔接对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对自身发展、对基础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口语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口语,力争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晓蔓.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72.

[2]陆凤巧.利用多种渠道搞好幼小衔接[J].2005,(5):35.

[3]秦振飙.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研究――广西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的现状与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河北省教育厅课题《幼小衔接视角下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号:SZ141107。

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成果之一:幼小衔接视角下英语听说策略研究――以承德市双桥区为例一般课题,课题号:20152049

本文系2014年河北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之一: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的创新型学前双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号HB14JY043。

上一篇:慧鱼机器人在机电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