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时间:2022-10-13 05:12:59

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目的:对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探讨和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于2013年伊始推动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并进行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前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行风险管理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例数得到明显控制,输液安全性获得明显提高。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护理中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风险管理;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直接由静脉将药物或者无菌溶液注入到患者体内的方法即为静脉输液,进行安全管理即科学、有效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以使患者的身心健康获得保证。作为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也同时具有较高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具有较大风险和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本次研究特就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和分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发生的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筛查和讨论静脉输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各环节操作获得规范,使医疗风险获得有效降低。

1.2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常见护理风险

1.2.1 用药安全性较差

由于药品类型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加大,无法有效查询配伍禁忌,从而加大了药物不良化学反应的发生率,此外,临床上做过过敏试验的药物占较小比例,但是患者体质各不相同,药物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程度不一的过敏反应。

1.2.2 无菌操作技术不合格

不规范放置消毒剂,使其有效溶度受到不良影响,全部打开液体瓶和药品等造成污染,应用同一注射器注射同类药物等,上述不规范操作均有可能导致静脉注射不良事件的发生[1]。

1.2.3 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不达标

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少或者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加重患者痛苦并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

1.2.4 “三查七对”制度未得到认真执行

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接瓶、拔针以及液体渗漏处理不及时,观察和巡视不到位,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

1.3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1.3.1 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水平

对护理人员加强基本技能培训,使其静脉穿刺技巧获得提高。安排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带领资历较浅的护理人员,进行经验传授和技术指导,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获得提高。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医嘱执行错误,对药物配伍禁忌和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充分了解[2]。

1.3.2 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定期对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日应用含氯制剂擦拭操作台,应用多种药物时不得在同一穿刺部位进行反复穿刺,进行重复穿刺时需要及时应用新的针头。

1.3.3 加强药物管理力度

指派专人进行药物管理,将药物摆放在特定位置方便取用,定期检查药物保质期,及时更换过期药物,统一发放药物,若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需要现用现配。

1.3.4 加大巡视力度

为了及时发现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护理人员必须加大巡视力度,认真观察输液速度、注射部位是否存在肿块,一旦发生外渗需要立即处理,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若有不适需要立即对各个环节进行排查。滴注完毕后立即进行液体更换。

1.3.5 采取有效的并发症防治措施

通过弹击输液管的方式使空气获得消除,避免发生导管断裂、移位现象,防止发生异位输液现象。

1.3.6 推动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根据不同科室的劳动强度和任务量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弹性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高峰时段适当安排加班,严格交接班制度,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使输液故障及时获得排除[3]。

2 结果

2012年期间3例提前拔掉液体事件,6例未按要求进行时间和名字签字事件,4例液体配置时间过长事件,10例回血和液体滴尽事件,15例滴速过快或过慢事件,21例固定不妥事件,19例皮肤不规范消毒事件,57例静脉穿刺不成功事件。2013年期间2例未按要求进行时间和名字签字事件,2例滴速过快或过慢事件,3例固定不妥事件,1例皮肤不规范消毒事件,12例静脉穿刺不成功事件。经过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以及静脉输液安全性均获得明显提高。

3 讨论

静脉输液风险不可避免,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会加大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的优劣能够对护患关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医疗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输液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能够使其静脉穿刺水平获得提高,保证操作的无菌性,同时加强巡视力度能够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使输液的安全性获得保证。

对静脉注射治疗进行风险管理能够使护理工作流程获得改善,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护理差错,既能够保证治疗安全同时避免加重患者痛苦,和谐医患和护患关系,减少护患和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娟.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94-95.

[2]李玉兰,吕静.浅析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117-118.

[3]黄永珍,叶燕媚.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105-106.

作者简介

章传凤( 1976-),女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临床护理专业大专学历现为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

上一篇:探讨应用耳内窥镜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 下一篇:耳穴压豆在失眠患者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