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13 04:54:54

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终身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高考语文也将其列为考头戏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多年来,笔者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要求,重点教会学生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读书方法,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小说“三要素”入手,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读书方法

小说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之处就在于它的三要素,即情节、环境、人物。因此,抓“三要素”阅读小说是最佳入手处。

一是要把握情节,理清线索。笔者告诉学生,小说的故事是靠情节来展开的,因此,阅读小说,把握情节,理清线索是阅读小说的基础。情节理清了,其情节中的人物形象也就见端倪了。二是要分析典型环境,把握人物性格根源。笔者告诉学生,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尤其是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反映出人物性格形成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三是要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主题。笔者还告诉学生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其次,要对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主题。

如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祝福》,其情节是:结局——祥林嫂“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祝福景象;其社会环境:辛亥革命以后农村封建思想、伦理制度、文化观念依旧,从而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其人物特点是,祥林嫂本是位典型的勤劳善良、朴实顽强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却因封建的包办婚姻制度而被卖,再嫁,直至最后在祝福声中死去。学生从这样的社会环境,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命运的悲惨联系而得出这样的主题:是旧社会封建礼教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摧残和迫害……

二、以散文“形散神不散”为抓手,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读书方法

“形散神不散”这一散文特点告诉我们,一是散文看似形散,其实有一“神”将其连缀在一起,即有一条串连的线索;二是散文的“形”是为“神”服务的,即表现文章主题的。因而,笔者引导学生读散文以“形”与“神”为抓手。

一抓“形”,主要是引导学生抓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笔者告诉学生虽然散文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结构严谨。因为有一条线索把全部材料串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怎样抓呢?笔者引导学生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进行。如有的题目本身就体现了线索,有的以“我”的举止为线索、感情活动为线索;有的以具有象征意义的某一事物为线索。线索理清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散文,学生先根据其“抒情”的特点从课文内容中找出了串连作者感情变化的一条线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二抓“神”,主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路,领会主题。文章的结构理清了,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了。因为往往线索就是作者思路在其行文中的体现。如《荷塘月色》,学生从上述找出的情感变化线索中,探究出作者的写作思路:“不宁静——寻宁静——宁静——失宁静”。作者心情为什么如此不平呢?学生稍加联系写作背景,文章的主题就显现出来:作者借景抒情,寓于了自己淡淡的喜悦与哀愁以及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三、用“三入法”赏析诗歌,教给学生阅读诗歌的读书方法

诗歌主要借意境反映时代,表达情感,语言凝练形象,句式整齐押韵。所以在诗歌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紧抓这些特征,采取“三入法”进行赏读。

一是“入景”即进入背景,以便让学生进入诗歌所反映的那个时代;二是“入境”,即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中,与诗人产生情感交流;三是“入语”,即进入诗歌语言之中品味特色。

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同学们通过课外学习资料了解到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这就为学生解开了李白写蜀道之难的缘由。为什么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呢?学生再借助课文注释品读课文,由“景境”转入“意境”,学生感到诗如画廊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扑面而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让学生感到有如此雄奇的地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是多么惊险的画面,并为之感叹——“蜀道之难”确实“难于上青天”,学生于是与李白情感产生共鸣:应该提醒入蜀的朋友注意——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应当格外小心……学生品析至此,诗歌“章法灵活,气象宏伟”等特色也已了然于怀。

当然,高中文学作品中就体裁而言还有许多样式,如戏剧,可引导学生抓“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三要素进行阅读;如果就时代而言还有古代文言文等……读书方法的指导,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高考语文阅读成绩,而且还激发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热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许璇 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 214500)

上一篇: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 下一篇:作文教学主体意识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