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3 04:15:53

不同药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1];而心房颤动是肺心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文献报道,肺心病占心房颤动病因4%~5%[2]。目前药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何种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探讨。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尔硫治疗肺心病并发房颤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肺源性心脏病并心房颤动患者12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中,男35例,女29例,平均年龄568±36岁;对照组64例中,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583±4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TO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两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疾病类型、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地高辛治疗,口服025g/日,并给予抗生素,舒张支气管、吸氧、祛痰、利尿,并应用洋地黄制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地尔硫卓。起始剂量为30mg/日,4次/日,分别在餐前与睡前给药,每隔1~2天根据患者病情增加用药剂量。平均用药剂量范围为90~360mg/日,使用剂量不应超过360mg/日。

疗效判断标准[3]:①显效:呼吸困难、紫绀、水肿、颈静脉怒张消失,肺部干湿音消失或显著减少,心功能较原来改善2级;②有效:呼吸困难、紫绀、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干湿音部分消失或减少,心功能较原来改善1级;③无效:以上各项较前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656%,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1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其中9例胃肠道不适,2例头痛,4例窦性心动过缓。对照组28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7%,其中14例胃肠道不适,6例头痛,8例窦性心动过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生命质量情况:治疗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多由缺氧或高碳酸血症引起,常规治疗应控制感染和呼吸衰竭、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房颤手术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但不可能根治所有的房颤,而药物仍是房颤治疗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442(65.6)17(26.6)5(7.8)92.2%对照组6436(56.3)15(23.4)13(20.3)79.7%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胃肠道不适头痛窦性心动过缓合计治疗组92415对照组146828

表3两组生命质量得分情况比较

维度对照组治疗组P值PF生理功能88.41±17.4192.95±15.260.000RP生理职能66.71±42.0983.33±33.580.000BP躯体疼痛76.2±21.5285.94±19.150.000GH总体健康57.98±23.5770.16±23.030.000VT活力66.62±19.8376.22±18.830.000SF社会功能81.55±17.2290.06±16.320.000RE情感职能70.18±40.2180.99±35.860.000MH精神健康71.65±19.7981.3±17.590.000。

上一篇:晚期胃癌FOLFOX4方案治疗效果分析 下一篇: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