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的不俗情怀

时间:2022-10-13 03:14:51

秦王建阿房,刮珠宝,锱铢必尽;百姓遭虐政,被剥削,道路以目。杜牧用他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不俗情怀,为我们揭示了强秦为何最终走向灭亡的内在原因。我们走进《阿房宫赋》,与杜牧共同反思历史,关照现实。

一、作者用尽工笔,以华丽的词语,丰富的比喻,极度夸张地铺排描绘了秦王朝骄横奢侈画面

1.多少楼台烟雨中,展示了一副壮观雄伟的景象

秦王朝一统天下,势不可挡,强盛到顶点。正是在这样壮阔雄伟的背景之下,作者展现出蜀山一空、阿房崛起的磅礴气势。

“覆压三百余里”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之大,气势恢宏;“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在此写出了阿房宫像一幅绚烂的图画,像一支优美的乐曲。走廊宽而曲折如彩带轻飘,飞檐高高突起如鸟嘴仰啄,长桥如游龙,横卧于水波之上,复道如长虹,横跨于高空之上,楼阁各依地势,曲折回旋,多么神奇瑰丽啊!宫殿里歌声充满暖意如和煦春风,舞袖飘拂带来寒气如凄凄风雨。写出了阿房宫的气象万千。

这一段描写,有声、有色,有形,运用四字句、三字句、八字句,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想象瑰丽美妙,比喻生动形象、夸张奇特胆大、在有限的笔墨中,竟再现了阿房宫的盛况!这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得使多少老百姓失去家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颠沛异乡。可见明写阿房宫,实写秦始皇的骄奢。

2.多少女子血泪宫墙中,其命运悲惨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这些女子失去了亲人,在异国他乡强颜欢笑,这是形容其苦。

“明星莹莹,开妆镜也”这些女子打开梳妆镜,灿若繁星闪烁,这是形容其多。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些女子晨起梳妆,发如绿云朵朵,这是形容其美。

“渭流腻,弃脂水也”这些女子倒掉洗脸水,使渭河涨腻,这是形容其侈。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这些女子用椒兰焚烟,这是形容其香。

妃嫔众多,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透露了在这繁华兴盛的背后,这些女子潜藏着多少辛酸泪水,隐含着多少悲哀怨愤。写出了秦始皇淫逸无度,糜烂不堪的奢侈生活。

3.多少珍宝楼台中,弃之迤逦

秦人掳掠了六国之“收藏”、之“经营”、之“精英”,成全了阿房宫之盛。但秦人毫不足惜,将宝鼎当作饭锅,美玉当作石头,黄金当作粪土,珍珠当作瓦砾,秦人挥金如土、挥霍无度,必定对百姓搜刮不已。这更加酝酿了阿房宫被毁灭的火种。

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歌舞盛、珍宝丰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殿阁楼台、金玉脂粉这一画面,笔笔都落在阿房宫上,句句却又意在指责秦的过失,这正是大手笔的匠心所在。作者表面写的是阿房宫,实际是写秦始皇的一味贪图享乐、肆意挥霍、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腐败堕落,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4.多少感叹焦土中,凸显作者的讽喻之意

作者一字一叹,一句一感慨,一句比一句更为沉重,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悲慨,愤怒的谴责、大声的疾呼:“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道出了秦王朝的必然命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终于轰轰烈烈的秦王朝,气势磅礴的秦王朝,豪华富丽的秦王朝灭亡了,作为秦王朝象征的阿房宫,在熊熊大火中化为一片焦土。何等的可悲、可怜、可憾、可叹!

二、议论简单深刻,一针见血,激情昂扬,针砭时弊,振聋发聩

作者层层剥笋,推出了不知“爱人”就是秦亡的原因,这使议论一针见血。站在这个制高点上,作者借古讽今,针砭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之风。经过文章的几次提顿蓄势,才终于喷吐作者心中的不安与忧愤:那就是今人不知以亡秦为诫,“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几句直抒胸臆,一气呵成,又激情昂扬,非常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使人不能不为之思索、为之感慨。它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来规劝唐朝的当政者,不要重蹈覆辙,要以历史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阿房宫赋》总共不过六百来字,却写出了非常深厚的内容,表现了极为动人的艺术魅力。把铺叙描写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有情有理,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文章对阿房宫层层铺叙,层层渲染,层层深入,最为肆意铺张之处,偏偏不是作者的主旨所在,最后抒情议论,揭示全文主旨,希望晚唐统治者能“哀之”“鉴之”,不要重蹈秦灭亡的覆辙。见出其褒贬之情,讽喻之意。历史兴亡,激荡胸中,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的关注思考和深刻悲剧意识!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不俗情怀!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上一篇:乱“华”渐欲迷人眼 下一篇:重视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增长学生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