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数学教学与学生意识培养之雏谈

时间:2022-10-13 03:08:09

边远地区数学教学与学生意识培养之雏谈

摘 要: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数学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轻易中慢慢的养成。

关键词:边远地区 数学教学 学生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科技方面,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教育只有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才能在教育领地上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答书本上提炼好的规范的数学习题,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悲哀和遗憾。

一、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概念

数学是大量的概念集合,而概念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它在舍弃了事物的非本质方面的同时,又失去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变成了一段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数学学起来很枯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产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画图等实际活动,使学生能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再把它们抽象出来,获得相应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收集物体表面是长方形的实物或图形。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各自收集的实物或图形,通过摸、看、议,初步感知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选择任意一个图形,用对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长方形的另一特征:对边长度相等和四个角也相等。这样,使学生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和操作中建立概念,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形成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现实原型的作用,数学概念本身就来源于现实原型,它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生活经验的支持。因而,利用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来学习数学是尤为重要的。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因素,了解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利用现实原型学习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二、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理解数学的概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因此,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有的学生观察到电线杆上的三角架,支撑在大幅广告牌后面的三角架,还有的想到支撑照相机的三角架――每两根支架与地面两脚的边线构成三角形,以及地面上三脚的边线也构成了三角形,起到了稳定支撑照相机的作用;还有的说自行车的车梯与两个车轮的着地点,这三点的连线也构成了三角形,起到稳定自行车的作用。如常见的铁(或不透钢)拉门、高空作业的升降机,还有大货车两个后斗的连接设计都用到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三角形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学生又通过操作自己亲手制作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框架,进一步体验到它们所具有的这些特性。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了,它是我们每个人时时处处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一门科学。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教学应用题

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理解差,对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更是依赖生活实际。所以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也应善于为学生提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题,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依据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解决应用题为他们设下的一个个小的难题。

如在解决如何理解“动物园里跑丢了一只小狗,还剩下了只小狗;原来有几只小狗?”这类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时,有的同学竟然倡议以4个同学一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说明题意和解题思路。于是由组内1名同学扮演了跑丢的“一只小狗”,剩下的3名同学就扮演剩下的“3只小狗”。他们事先商定好先都隐蔽起来,突然跑丢了“一只小狗”,紧接着那“3只小狗”就出现了,然后跑丢的那“一只小狗”又返回到这“三只小狗”当中,他们解释说“跑丢一只小狗,还剩下三只小狗,要求原来有几只,我们让跑丢的一只退回来与我们合在一起就是原来的数了。”学生把表演与解题思路巧妙地串在一起,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其灵感的显现不正是源于生活吗?

又如在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提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图上画着小明和小红两个同学在跳绳,要求他们一共跳多少个,需要提供哪些信息吗?看哪一组提供的信息最多。由于这道题的提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们的兴趣可高了,他们积极动脑提出了以下信息:

1)、小明跳了30个,小红跳了40个 2)、小明跳了30个,小红比小明多跳10个 3)、小明跳了30个,小红比小明少跳10个 4)、小明跳了30个,小红跳的是小明的2倍 ,通过这一题的教学,学生们不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引导学生将数学中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和应用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周邓纪念馆”,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参与解决“怎样租车最合适”的问题。师生共同调查收集的数据如下:全年级有235人,大客车限乘40人,出租费为300元/辆;小客车限乘25人,出租费为250元/辆。学生通过计算得知大客车每人平均7.5元,小客车平均每人10元。

①如果都坐大客车:235÷40=5(辆)……35(人) (需要6辆大客车,共付租金:300×6=1800(元))②如果都坐小客车:235÷25=9(辆)……10(人) (需要9辆小客车,共付租金:250×9=2250(元) )

③如果租4辆大客车、2辆小客车共付租金:300×4+250×2=1700(元) (所以租4辆大客车、2辆小客车最合适)。

学生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所学数学知识,而且经历了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数据以及作出决断这一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它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事实上,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这样做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减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之中,而有效的积累生活经验,则的的确确是他们打开数学知识领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上一篇:《延年益寿》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