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13 02:32:59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86-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是,目前小学生害怕学数学,这主要是阅读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我们要重视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自动性和独立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营建氛围,促进阅读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是学生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基础。如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古今名言和名画,既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又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再如,把教室的一角装饰成“数学墙报”,鼓励学生积极撰写数学稿子,撰写的内容有学生阅读文本后的反思及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信箱、学习经验交流等等。“数学墙报”,不但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样也就真正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的效果。

3.开展竞赛,趣味阅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趣味阅读比赛。如“谁是高明医生”,出示典型错题让学生找出错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评价。

二、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方法指导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课堂上要设置阅读的环节

要想阅读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阅读环节,老师要具体指导,不能只是提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读。

(1)情景引入时读。刚上课时,有悬念的阅读材料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学习新的数学概念要读。由于数学语言高度简练,术语多,逻辑性强,概括程度高,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刻化,因此,阅读时有些拗口。特别是新的概念、定理等重要数学理论,在给学生分析清楚后,要让学生反复读,读熟直至会背,以强化数学语言。

(3)例题的题目要读。例题的题目可让学生先读,如有问题老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待大家都分析清楚,解完题以后,再让大家一起读一遍,以体会个中的滋味。

(4)解题过程可以读。一般是在学生的集思广益下拼起来的。写完后,老师会说: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此时,如果让同学把解题过程大声的读一读,效果更好。

(5)课堂小结内容必须读。既能起到对本节课的整体回顾作用,又能促进教师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即便没能完成,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代,以减少随意性。阅读材料还可以起到巩固、拓宽的作用。

2.把握阅读的时机及形式

(1)学生在理解方面出现障碍时教师要领着学生读,要指导学生断句,要给学生消化的过程。

(2)在学生感觉疲倦或思想开小差时可让大家一起读,一来能使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二来大声阅读能提精神,三来也避免直接批评某同学,以保护学生的自尊。

(3)在进行几何逻辑推理训练时对于有两个以上环节的推理,学生往往不知先写哪一个,而显得手忙脚乱。这时可让学生跟随老师在图形上的手势引导,说出推理过程,要让学生大声朗读,心口并用,熟能生巧,然后再把过程写下来。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完整、有序的写出推理过程非常有效。

(4)小组讨论交流时放声读、相互背。有些同学站起来发言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但在小组里,几个同学之间讲话就很自如,也容易尽快掌握要领。他会了,也就有了自信,再逐步锻炼他们在全班大声阅读、发言,也就容易多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寻求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逐渐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从而使他们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上一篇:强化小学语文阅读训练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