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发展中药产业的思考

时间:2022-10-13 01:45:00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中药产业的思考

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甘肃省是中国中药材生产大省,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中国中药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基础上,甘肃民族地区具有发展中药产业的各种优势条件的同时也得到国家战略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趋利避害,发展好甘肃民族地区的中药产业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甘肃 中药产业 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12-02

一、中药产业的发展前景概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医药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应用经验,中药产业近几年也逐渐成为体系的朝阳产业。同时,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据统计,2005年中国实现中药工业总产值1 169.6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 086.25亿元,利润总额102.09亿元,在全国医药工业占比分别达到26.4%、25.8%和29%。由此看来,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随着GMP、GSP、GAP等规范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已有大幅度提高;“多、小、散、乱”的行业局面已有显著改善,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态势明显。可见,中药产业今后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另外,政府对中药行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发展导向,提高了产业吸引力及投资者对中药产业的利润预期。许多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扩展经济规模和企业转型新方向,来自日化、烟草、房地产等行业的大量资金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再者,国家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颁布,均对中药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扶持和促进作用。

二、甘肃民族地区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分析

无论在国家政策还是甘肃民族地区自身地理环境,都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诸多优势,具体如下:

1.特殊地理环境下,中药材资源优势。全省共有中草药资源1 527种,其中动物类214种、植物类1 270种、矿物类43种。其中,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大黄、甘草等品种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当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红芪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80%,党参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大黄年产量占全国的60%。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海拔悬殊,以及干旱、寒冷、缺氧、强辐射的自然环境,使该地区的不少中草药含有特殊的成分,很多能医治疑难杂症,或抵抗逆境下的疾病,这是种无可替代的优势,为甘肃省的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枯竭以及中药材市场价格的上扬,人工种植中药材不断扩大面积,全省种植药材的面积已达14万平方公里以上,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人工种植中药材的省份,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肃省农业新的增长点。因此,甘肃具有进行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

2.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甘肃省的资金、技术是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但是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可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得到保持。另外,甘肃的众多高校提供了一批较高水平的中药科技人才。例如,在兰州大学、兰州医学院、中科院兰州分院、甘肃中医学院、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医药技术研究机构,都拥有一批医药科技人才,长期从事医药科技开发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是甘肃中药研发创新的人才基础和科技优势。

3.国家政策扶持的优势。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并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建设生物制药和中药材现代化加工基地,培植工业经济新优势”,甘肃省委在《关于甘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中提出:“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加工基地”。这些政策规划的实施,必将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向中药产业倾斜,为甘肃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4.逐步形成的品牌优势。甘肃省的中药业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有品牌。如兰州太宝制药厂的浓缩丸系列产品、兰州佛慈制药厂和兰药集团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奇正实业有限公司的消痛贴膏等系列产品等,被甘肃省政府授予“陇货精品”,畅销国内外。

5.产品市场优势。从消费需求规模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需求市场。预计中国年平均递增幅度将达12%,中成药需求将达到560亿元;在国际市场上,中药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大大高于西药增长率。甘肃省作为中药材产源地,它的优良品质和规模是其赢得市场的砝码,相反,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甘肃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甘肃民族地区发展中药产业的途径与对策

甘肃民族地区作为全国的中药材资源大省、生产大省具有发展中药产业的各种优势条件,但也面临着各种困难与挑战,科学定位中药材在该省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制定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现代化进程,选择中药产业发展的途径和对策是关键。

1.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作用,以促进甘肃中药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对全省医药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优势、联合攻关,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控制战略制高点,一定要靠政府的强大力量做支撑,扶持、引导、投入,发挥政府的综合服务功能。重要产业发展涉及到诸多政府职能部门,如药品监督、医药行业、卫生、税务、工商等和产、学、研各方面,这都需要政府主导、协调组织,在宏观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以全面部署中药产业的发展,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强化中药材品牌意识,全力打造和实施品牌战略。在这个知识经济社会,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重视品牌战略。品牌对产品的文化背景、地域特色、技术要求和品质保证有着更高的要求。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要真正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优势中药材产区的品牌意识,积极申报中药材原产地的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产品标识等,最大限度保护品牌优势;二是积极鼓励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和重要企业共同打造中药材产品品牌,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三是建立严格的中药材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为实现中药材品牌化和中药国际化、现代化做好有力保障,特别要对市场交易的中药材加工产品有质量、生产期、保质期、产地环境等方面的明显标识;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中药材品牌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大力支持中药产业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研发,共同创建中药材产业的品牌。

3.强化中药材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中药材是特殊商品,要在中药材加工业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药农的经济收益,以防止“药多伤农”的事情发生。甘肃省的中药材加工业落后,但加工增值的空间巨大,因此,应将甘肃省的中药材产业重点由种植向深加工转移,引导中药材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将中药材生产、初加工和中药制造等行业有机结合起来,改变出售原料为出售成药,出售品牌产品,从而延长中药材的生产链,激活产业的经济链,从根本上实现中药材产业化经营,使得中药材产业各环节的主体都有利可图。

4.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加快中药现代化建设步伐。甘肃中药要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依托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由政府倡导组织,参与方共同投资入股,建立甘肃中药产业研发中心,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同时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与省内外其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要鼓励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可建立高标准中药材示范种植园,进行良种选育、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控制、病虫害防治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使中药材生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以增强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和提高品质,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最终达到,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

5.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销售是产业链的最后一节,企业应该从生产观念转变到市场营销观念上来,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确立营销战略和策略,建立高素质的营销素质和完善的营销网络。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越发重视,人类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的兴起,中医药正在逐渐被世界接受。许多国家逐步放宽了对中医药的限制,再加上中国加入WTO也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甘肃作为中药材大省,外贸医保和部分中药企业具有中药出口贸易的成熟市场和宝贵经验。所以,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发出现代化的新产品,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孙小萍,王明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振兴甘肃中药产业[J].甘肃中医,2005,(9).

[2]汪付田.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J].甘肃中医,2008,(增刊).

[3]姚震宇.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10).

[4]蔺海明,安文芝.甘肃省中药产业现状分析[J].西部论丛,2005,(5).

[5]罗臻.甘肃中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之我见[J].中国药事,2004,(7).

[6]高建邦,谢天德.做大做强甘肃中药产业的建议[J].发展,2006,(3).

[7]冒巍巍,范莉,王方华.中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草药,2003,(4):289.

[8]朱建明.谈中国中药产业如何面对“入世”[J].中国药事,2002,(7):413.

[9]张亚生.积极迎接“入世”对我省医药经济的挑战[J].调查与研究,2001,(11):29.

上一篇:星级酒店客房定价策略分析 下一篇:维尔伯的道德发展观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