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探讨

时间:2022-10-13 01:35:43

西峡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探讨

摘 要:目前我国发现的旧石器遗址的数量繁多,并且分布比较广泛,时间的跨度也比较大,河南省西峡县就是其中的一处旧石器遗址。2005年6月在河南省西峡县一带发现并已经确认了8处旧石器遗址,同时得到了40多件石质制品以及少量的动物碎骨。石质制品主要是石核、石器以及石片,其原料主要石英石类的砂砾,经过反复锤击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制成,大部分以刮削器类型为主,另外还有一部分薄刃斧和球形器等。根据石器的面貌特征判和所处地层断其为中更新世时代南北过渡地区所使用的石器。

关键词:西峡;旧石器;中更新世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73-02

西峡县地处河南、陕西与湖北三省交界处,在河南省的西南部。境内地形比较复杂,还有很多的河流,其中汉水流域更是南北方文化交流与古人类迁徙的中心地带。其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属于温带―亚热带的气候类型,在中更新世阶段动植物种类很多,比较适合人类生存与繁衍。同时在西峡县境内以及周围地区均有发现旧石器与人类化石,这就更加说明了人类在此地区进行过频繁的活动与文化交流。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貌以及发现的旧石器进行调查探讨是极为重要的。

一、西峡区域概况及旧石器分布

(一)西峡的地质、地貌

西峡县内有很多的高山、深谷以及河流,长江水系中的汉水支流是其中最大的河流,遍布境内的大多数区域。西峡县一带是以白垩系与太古界为主要分布的地层状况,岩石主要是以花岗片麻岩、砾岩、片岩、细砂岩以及泥岩居多。而当河流经过的时候就会形成不同阶地的基座。在西峡县境内可以概括为四级阶地。第一级阶地为堆积阶地,主要是由砂质粉砂组成,阶地的宽约1km,海拔高约220m。第二级为基座阶地,主要是由砂砾石层、粉砂以及亚黏土组成,其厚度约为9m,海拔约为230m。第三极阶地为中基座阶地,其宽度超过3.1km,堆积物的厚度更是在10m之上,海拔高度在250~265m范围之内,主要是由砂砾石层以及红粘土组成。第四级阶地为高基座阶地,其宽度大概在210~410m范围之内,地面比较平坦,海拔高约310m,主要是由砂砾石层与亚黏土组成,其最大颗粒的粒径甚至超过了100cm。随着城市的开发,在很多地方都露出了完整的地层剖面,发现的大多数旧石器就是在这些阶地中发现的。

(二)在西峡发现的旧石器分布

在考古调查中发现8处旧石器的地点,其信息见表1。

二、旧石器考古的年代判断

(一)黄土―古土壤序列

在我国黄土的分布范围极广,研究历史悠久,有卓越的学术研究成果。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先辈们建立了 “黄土―古土壤序列”,揭示黄土形成规律。运用其进行地层对比,在旧石器考古的断代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在不同条件下,土壤的形成过程以及类型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地质学家根据其形成规律以及一些地形地貌判断其当时的环境,以确定石器的具体年代。地质学家曾经说过:“命名为‘马兰黄土’的北京马兰台,其本身并不是由黄土堆积形成,而是由大颗粒的砾石块沉积形成的。”马兰台沉积物的地形,类似西北祁连山一带地区的地形,但是又有一些不同,是因为水流作用产生的,但不是一般的水流造成,而是冰川的作用。从地质学方面来看,马兰黄土是指分布在西北与华北地区的晚更新世时代的黄土。

(二)堆积程度推断地层年龄

在我国早期的旧石器遗址,均运用磁性地层学的方法来判断其具体年代。使用磁性地层学的方法进行测定的原理是测量出地球磁场作用在地层中保留的古地磁证据。所以对古地磁样品采集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其堆积速率推算得出地层的年龄,一般适用在接近等速堆积地层或者有较大的湖泊地层中。因此,用此方法推算地层年龄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实际上地表沉积中任何阶段,沉积物的相互堆积以及冲刷都是进行相交替的,根本不会存在绝对的沉积地层剖面。在露面的剖面中看到的岩石层,其堆积的时间常常比其间断的时间短很多,也就可以说,阶段时间内形成的地层与其形成的时间是不成对应比例的,该地层在很短的时间阶段内堆积而成。从地层学方面来看,对于一个已经知道其上限与下限的年代地层剖面,可以不必过多的关注其地质构造的变化,粗略地计算其堆积的平均速率,但是并不意味所有的地层都可以用堆积的平均速率进行推算其地层形成的年龄。在洼陷地区,如果物质来源非常丰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堆积很厚的层面。相反,如果物质资源不是很充足,即使时间再长,也不见得就会堆积,甚至可能会受到剥蚀。所以,在运用此种方法进行判断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做到正确判断其具体的地层年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是一门值得探索的学科,由于材料存在的局限性,使我们对旧石器时代的了解很少。通过对西峡县旧石器的考古研究,使我们对旧石器的了解更加深了一步,同时也为研究西峡县在中更新世时期的地形地貌演变过程、人类迁徙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同时对旧石器的类别、原料以及其制作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当时的一些技术手段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力度继续研究旧石器的发展过程,为我国的物质文化的发展历程提供证据。

参考文献:

[1]张森水,王文晓,叶万松.河南省旧石器考古―洛阳考古四十年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2]吴如康,吴新志,牛树森,张威华,徐春华.河南新发现的旧石器和人类化石[J].中原文物,2001(10).

[3]黄学诗,郑少华,李超荣,唐英俊.丹江库区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以及意义[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6(12).

[4] D.B. Madsen, Li Jinzeng, Brantingham, et al. Dating Shuidonggou and the Upper Palaeolithic blade industry in North China. Antiquity, 2001.

[5]王友平,李厚志,王杜江,李超华,邓佳欣 .汉水上游旧石器文化的探讨[J]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2(07).

[6]李占阳,蔡忠青,沈玉昌,齐国琴,黄伟文.河南省西峡县小洞中发现旧石器[J].河南:科学技术出饭社,2001(08).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 下一篇:幼儿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