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气候对山茱萸品质产量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10-18 12:25:15

西峡气候对山茱萸品质产量的影响分析

【摘 要】 利用西峡县气象局198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0多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光、热、水等气象因子对山茱萸生产的影响以及生长过程中常见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防御对策,以期充分利用西峡县气候资源,提高山茱萸种植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山茱萸 气候条件 气象灾害 防御对策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面与陕西省相邻,是中国“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西峡县境内地形复杂,南部是鹳河谷地,北部是海拔高、坡度大的中低山地,东西是起伏大的低山丘岭。全县最高山峰犄角尖海拔2212.5米,最低点位于丹水镇马边村,海拔181米,自然坡降为33%。其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为:(1)(过渡性明显,差异性显著。(2)温暖适中,有南北气候特点之长。西峡县年平均气温为15.1℃,年均降雨量800mm左右,年均无霜期为236.2天,年均日照2019h。有“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之美誉。境内河流众多,纵贯全县南北的鹳河属于长江流域丹江水系,西峡县内河流有鹳河、淇河、峡河、双龙河、丹水河等500多条呈羽状分布于崇山峻岭之中。

山茱萸原产秦岭及伏牛山、熊耳山。生长要求海拔600~1000m,年平均气温在8~16℃之间,无霜期180天以上,冬季低温,要有充分休眠。早春先开花,后发芽。山茱萸对其自然生态环境的选择是比较严格的,要求气候凉爽、湿润,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壤。避风的山岭地区,垂直分布海拔以800-1200m为最佳适生地带。伏牛山南麓,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基地在东经111°01′-111°46′、北纬33°05′-33°48′,海拔600-1500m。气候温暖湿润,昼夜温差大(8-12℃)。年均日照1800-2200h;年平气温13.2-16.5℃,3-6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10℃活动积温4500-5000℃;年降水量800-1200mm;全年无霜期240d以上,初霜日在11月中下旬,终霜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西峡山茱萸生产地土壤为黄棕壤砂土或砂壤土;大气--土壤、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2],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而且中药材品质好、产量大、分布广,是中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被誉为“中药材王国”。2003年西峡山茱萸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获准使用国家原产地域产品标志[1]。自1998年开始到2010年,宛西制药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在西峡县的陈阳、寨根、二郎坪、太平镇、米坪等5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生产基地[3]。公司用经济效益引导药农种药,指导药农科学、规范种植,一方面推动了地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产区药农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保证了药材的优质、地道、无污染,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和药效,同时也避免了药农盲目地为了短期利益而毁灭性开发药材资源,保护了山茱萸基地的生态环境,保证了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利用西峡县气象站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山茱萸主要种植区光、热、水等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种植山茱萸,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为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山茱萸种植习性及气象条件

山茱萸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平均海拔在600-1000m之间,而西峡县平均气温为15.1℃、年降水量为8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019小时、无霜期236.2天,因此,西峡县是山茱萸的最佳生长区。山茱萸花蕾分化于秋果成熟之时,每山茱萸一般在年2月初花芽萌动膨大,从萌动到开花约需20余天。初花期为3月初,此时日平均气温高于5℃,开花期25~30天,花先叶开放。花蕾能耐-30℃的低温,而一旦绽放,冰点以下低温足以对其造成伤害。花梗、花蕾需经3℃~-7℃低温刺激60天~75天才能现蕾开放。开花期和幼果期怕低温、霜冻,花粉发芽会受到严重危害,从而影响授粉受精;干旱也对授粉受精不利,影响果实发育,容易造成落花落果。山茱萸由于根系比较发达,支根粗壮,故抗旱能力较强。叶片表皮较厚,被有蜡质,使抗旱能力更加增强。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展叶抽梢,4月中、下旬~5月上旬,叶片及新梢迅速生长,7月中、下旬部分树梢延续生长出现秋梢。4月上旬果实明显膨大,4月下旬~5月中旬果实迅速生长,5月下旬果核硬化,8月中、下旬,果实开始部分变色,10月上旬大部分果实成熟,晚熟类型可延续到11月上、中旬成熟。4月中、下旬~5月中旬在结果的同时,花芽已开始分化,6月中旬就可见到分化花芽,7月底分化完成。从花芽分化开始至花粉形成,约需130天。分化后的花芽需经生理低温刺激后才能开放。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经历350天左右。山茱萸的果实在霜降到冬至之间收获最好。采摘过早,山茱萸肉薄颜色不鲜质量差,不易捏皮,采摘过晚易被鸟啄鼠盗。采摘果实时要注意保护花芽、枝条,避免花芽和枝条损毁,影响来年的产量。一般山茱萸幼苗种植后,五年结果,六年可亩产鲜果50-60公斤,八年以上亩产80公斤以上,山茱萸亩用苗300-400株,折干率7:1,盛果期长达10-30年。

1.1 热量条件

气候适宜的年平均温度8~17.5℃,具强抗寒性,可耐短暂的-18℃低温。如果气温高于38℃或长时间低温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山茱萸主要生长期(5―10月),西峡县的月平均气温在4.7~20.1℃之间,其中5月的平均气温为20.1℃,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山茱萸生长十分有利。

1.2 水分条件

水分是山茱萸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茱萸喜湿润、耐旱、耐涝。年降雨量为600~1500mm的地区是山茱萸生长的最佳年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开花期降水大于20mm即可,总降水量300~450mm就能满足山茱萸发育需要。西峡县年降水量在800mm左右,全年以7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2.4%,6~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的65%。因此,无论年降水量,还是山茱萸旺盛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均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求。

1.3 光照条件

光照是山茱萸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山茱萸生长需年日照时数以1700~1900小时为宜,每天的日照时数以7~8小时为最佳。山茱萸应的光照条件,一般生于坡角、沟坎、地边。西峡县人工种植山茱萸多栽植于阴坡,半阴坡及阳坡的山谷、山下部。以海拔250~800m的低山栽培较多。西峡县的年日照时数在2019小时,日照率58%,历年各月日照时数率最低为7月,为49%,对山茱萸生长发育较有利。

2 影响西峡县山茱萸的气象灾害

2.1 倒春寒

通过近30年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是春季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而此时正值西峡县山茱萸播种移栽或花蕊开放期,如遇倒春寒天气,会将幼苗、花蕊冻坏,甚至冻死,直接影响授粉与坐果。

2.2 洪涝

西峡县夏季降水量占全年50%以上,降水量偏多对山茱萸生长发育不利,日照时数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对山茱萸果实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减产。

2.3 干旱

春旱的机率比秋旱大,西峡县春旱一般1~2年一遇,有“十年九旱”之说,以3~5月出现机率最高。虽然山茱萸由于根系比较发达,支根粗壮,叶片表皮较厚,被有蜡质,抗旱能力较强,干旱也对授粉受精不利,影响果实发育,容易造成落花落果。据资料,1981~2010年西峡县出现了16次春旱,频率达53%。干旱天气对山茱萸春季发芽生长有较大影响,干旱严重时需进行水利灌溉。秋旱平均2~3年一遇,30年共出现了9次秋旱,频率30%,秋旱对山茱萸果实成熟影响极大,不利于果实着色和品质、产量的提高,易造成减产。

2.4 冰雹

冰雹是西峡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一般出现在5~9月,其中6月出现最多,强度较大。冰雹严重时不仅打落大量花蕾,还会打烂山茱萸叶片及砸落果实,对山茱萸的品质和产量提高造成不利影响。

3 防御山茱萸出现气象灾害的措施

要做好山茱萸发芽期冻害、花期连阴雨天等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工作,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提高气象保障能力,对山茱萸的增产和品质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出现灾情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如果冬季的12~1月份休眠期里出现10℃以上持续高温,则其会提前结束休眠期,花期提前,但是在1~3月份的花期里,出现零下5℃的低温或者霜冻对山茱萸的伤害是致命。从2005~2007年的连续三年减产,恰恰就是这个原因。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山茱萸通过标准化种植、科学施肥、规范施药和管理,增强了抗病抗灾能力,使山茱萸的产量、品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西峡归来话茱萸.中国药材商贸网,2011(05).

[2]赵全申.西峡县山茱萸调查与考证.林业科技情报,2008(01).

[3]西峡:山茱萸缘何成农民的“摇钱树”.南阳网,2010(10).

[4]西峡:山乡茱萸红药农采收忙.南阳市政网,2009(11).

上一篇:大屯发电厂#1、2机组热控系统改造 下一篇: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