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谷酰氨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30例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3 12:11:36

摘要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3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

关键词:乙酰谷酰胺;乳果糖;肝性脑病;临床疗效

肝脏作为人体的一种重要器官,具有解毒、代谢、合成、分泌、免疫防御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当肝脏受到某种因素严重损害时会引起肝细胞出现大量死亡,造成肝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最终导致肝性脑病[1-2]。肝性脑病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下降、极度乏力、呕吐、恶心以及神志改变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现在对我院在2009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30例肝性脑病患者分别使用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和单独使用乙酰谷酰胺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9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30例肝性脑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20例,女性患者占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0±13.0)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根据肝性脑病的分级,I级患者占8例,II级患者占13例,III级患者占5例,IV级患者占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1.2.1 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均给予限制蛋白质摄入、抑制胃酸分泌、输液、保肝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乙酰谷酰胺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天一次,同时联合使用每天30~60g乳果糖进行口服或者鼻饲治疗,分2-3次,调整患者每天排出2-3次软便;对照组患者给予乙酰谷酰胺同样剂量治疗。上述药物连续使用10天。

1.2.2 判定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6小时内恢复了清醒和安静,10天内没有肝昏迷发作;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48小时内恢复清醒和安静,10天内无肝昏迷发作;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48小时内恢复清醒和安静或48小时后恢复清醒和安静,10天内肝昏迷多次发作甚至病情恶化。

1.2.3 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使用x2检验计数数据,P

2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肝性脑病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下降、极度乏力、呕吐、恶心以及神志改变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肝脏具有解毒、代谢、合成、分泌、免疫防御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当受到某种因素严重损害时会引起肝细胞出现大量死亡,造成肝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最终导致肝性脑病。它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氨升高、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以及假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在肝性脑病发作时,降低血氨或抑制肠道氨的吸收,促进血氨代谢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环节。乙酰谷酰胺为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通过血脑屏障后分解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γ-氨基丁酸能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功能及降低血氨的作用,改善脑功能,促进患者苏醒。乳果糖作为人工合成的一种不吸收含酮双糖,能够被乳酸杆菌和结肠双歧杆菌分解为醋酸和乳酸,降低了肠道的pH值,通过酸化肠道,使肠道内氨转变为难吸收的铵离子,导致氨的吸收减少,血氨更容易渗入结肠腔内,利于排出;另外,还能抑制蛋白质分解菌和内毒素的致病菌生长,从而减少氨及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3-4]。

乙酰谷酰胺联合乳果糖应用于治疗肝性脑病中疗效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氨和肝功能,成为了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5]。通过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石晓蕾.L-谷氨酰胺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03(01):86-87.

[2] 栾月香.乳果糖和白醋灌肠联合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0(08):168-169.

[3] 陶淑敏,朱明琴,王丽芳,贾丕梅.乳果糖与食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02(01):81-82.

[4] 郭子媛,纪智.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食醋灌肠法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06(03):120-121.

[5] 刘冰,李桂梅.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06(04):163-164.

上一篇:基于TOPISIS评估的大型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管理 下一篇: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模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