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达你的城市观?

时间:2022-10-12 11:40:30

如何表达你的城市观?

规划师玩行为艺术,行为艺术家表达城市观――城市展在全国各地“上演”,提高的是表达城市观的技术含量。热情洋溢又小心谨慎掺和其中的,很多是对城市一知半解的普通人。

巨大无比的屏幕上展示着深圳的手绘地图。屏幕连接着的主机正在不停地接收着来自互联网和现场参观者提供的交互数据,并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修改地图上各个区域的色彩显示,实时地反映在屏幕上。

这个有点怪怪的装置艺术品叫做《体验深圳》。2007年,与《体验深圳》类似的、吸引公众参与的作品都拥有了很高的回头率。有人说,艺术家们习惯在北京和上海发言,在深圳做实验――2007年深圳艺术集体发力,“城市”是最明显的主题。《体验深圳》在深圳建筑双年展上出现,由此,对许多关注城市文化的建筑师来说,“建筑理想”已经升华为“理想建筑”。

行为艺术里的城市主题

作品的主要作者之一名叫徐帅,他从事着媒体和艺术工作,而不是专业的建筑师或者规划师。他希望这个作品能“以直观的形式整体呈现,展示深圳的城市普遍特性与独特经验的矛盾与冲突”,“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规划师开始进行行为艺术或者装置艺术的创作。城市的设计不再成为一个孤立的问题。这也说明建筑规划开始从实用走向美学,从建筑学规划学走向社会学”。当代建筑师梁井宇也认为,建筑不只是功能和形式的探讨,而更是一种情节的安排,给城市以体验和经历。

与《体验深圳》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个叫做《测量城市灵魂》的装置,一些印着城市人脸的箱子不规则地堆放着,播放的实地录制的市民语言记录,作品主题是一条费解的公式:“城市的灵魂量=城市物质量/人的物质量×人的灵魂量。”这些作品参与的城市展,2007年12月的深圳双年展甚至被舆论评价为“一个抽象的命题”:有作品陈列了建成和未建成的深圳建筑,叫“三明治城市”,说的是城市的未完成时态:有橘红色的瓦片被绳子吊着,“飘”在空房子里,叫“瓦片城市”,说的是城市的浪漫性;一张倒挂在天花板的成都麻将桌,被认为表达的是在快节奏的深圳,“来点成都的悠闲。”事实上,关于这个展览,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就发表过一个畅想,认为一个空间性、物质形态的展览,会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稍微带点仪式化东西,甚至行为艺术,会让老百姓觉得比较有意思。

文学和电影已经足够多了,用行为艺术方式来描述城市,容易陷入荒诞,但也可能更直接――深圳之外,其实早有别的“体验”。十年前,行为艺术家已经展现出了他们对城市的关注。只不过他们的作品并非出现在展览馆,而是更干脆地呈现在城市中心。成都艺术家罗子丹把自身装束分成了两半:一半穿着高级白领服饰,一半是粗旧的补丁衣服和露出脚趾粘着干泥的布胶鞋,一只手拿着平整的百元大钞,另一只手里握着揉皱了的小钞票。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上,这次展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罗子丹把这个行为作品称为《一半白领一半农民》,他说他只是想表达中国城市的真正气质。

城市是一件艺术品

艺术家们如艾未未、舒勇他们在开始按自己的想法造房子和公园,用建筑和规划去展示自己的艺术观点。建筑师规划师们却开始拍电影、做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通过多样化的手法而不是规划来表达自己对城市的观点。

从2005年起,一个名为《大栅栏》的作品系列开始成为城市表达艺术的先锋。既是艺术家又是策展人的欧宁和他的伙伴一直投身在这个作品的计划中。欧宁不再仅仅采用单纯的文字或者模型、挡板这些传统的表现形式,而是通过纪录片、图片、田野录音等他们认为更有效的手段,对观众跟踪呈现着这个北京最大的贫民窟的旧城改造、历史保护的情况。

在《大栅栏》作品系列里,颜峻的“声音记录’,最具实验性质,但你找不到一点华丽的成分,里面只有质朴的城市本质。这位似乎从来只习惯于文字表达的乐评人用声音艺术展现了城市的N个侧面。《一袋树叶》、《阿姨骂街买苹果》、《垃圾车》等作品,都是一段长1分钟到8分钟的生活录音作品,完全不加修饰。《一袋树叶》里你就真的只是听到了树叶嗖嗖的摩擦声音。颜峻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噪音、空白和来自日常生活的声音采集,改变了我们的聆听习惯,也开始介入更多人的生活,对他们每一天的感知和想象产生了影响。”这些城市生活的细腻之处深埋于突兀的表象之下,有着更持久的故事性。

颜峻式的尝试,是一种开端。在欧宁看来,对城市问题的思考的声音总是不能被普罗大众听到,原因在于使用的媒体形式过于陈旧。“比如从前也有很多人也一直在关注着城中村,但是他们最后只是写成文字,连录音都不放上来,所以很难吸引普通人。文字很重要,不过主要是为了自己梳理,很难传播到普通人,但很多东西却是需要普通人的共鸣的。影像会有效得多,原有的那些方式很难让观众产生参与感,普通观众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他根本看不懂,但是你给他一个影像,他马上就可以理解,因为那个东西很直接。我们一些叙事通过在影像里表现,它很快就能够被观众所接纳了。”

很多声音被欧宁和他的伙伴们记录下来,成为或即将成为城市的公共记忆,留待人们若干年后回头重温得到不同的感受:“像远远听到,就让人知道磨刀匠来了的那自行车前两块铁片的撞击声,是无法仅仅通过文字就能体味的。”

上一篇:中国人的财年 下一篇:奥运换房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