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真菌药,莫忘保护肝脏

时间:2022-10-12 10:45:02

口服抗真菌药,莫忘保护肝脏

医生手记

一名25岁的已婚女性,因不明原因肝损伤前来看我的门诊。此前,她已看过多名肝病或感染病科医生,做过各种肝病相关检查,排除了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有医生曾考虑过药物性肝损害,但均因“缺乏证据”而未确定,多名医生建议肝穿刺病理活检。我详细问诊并阅读所有检验单和影像资料后,追问她半年内的用药史,她略显尴尬地说道:我是乙肝小三阳患者。大约在5个月前,也就是在我结婚后一个月,因真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我曾经口服过氟康唑。”听完她的话,我诊断她为抗真菌药物性肝损伤,并按照药物性肝损伤处理原则实施保肝治疗.三个月后,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大类。目前,治疗真菌感染多采用局部用药、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真菌药等方法。由于局部涂布药物剂量不大,吸收到血液中的药物剂量较小,故局部使用抗真菌药所致肝损伤并不常见。但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真菌药后,致肝损伤的风险较大,潜伏期较长。

抗真菌药:为何特别“亲睐”肝脏

抗真菌药的种类有限,但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均有肝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肝衰竭。那么,为何抗真菌药如此亲睐肝脏呢?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药物性肝损伤分为直接毒性和间接损伤。所谓直接毒性,就是药物直接伤害肝细胞或胆管细胞,其程度与药物的剂量呈正比;间接毒性是指药物通过免疫或药物代谢酶的异常而致肝损伤。

绝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只在特异体质的人群中发生,与免疫损伤有关;大多数药物在肝脏代谢,而肝脏是合成药物代谢酶P450的主要器官,因此,无论是肝脏本身疾病导致P450的异常,或是药物干扰了P450的活性,都会导致用药后肝脏损伤。抗真菌药大多会干扰甚至严重干扰肝脏P450的活性,这是其容易导致肝损害的主要机制,也是抗真菌药比其他药物更容易出现肝脏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口服抗真菌药:注意监测肝功能

患者在院外使用抗真菌药大多是针对浅表真菌感染的,涂布用药较多。如果需要口服抗真菌药,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尤其是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恰当使用保肝药。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在使用抗真菌药前,均需常规使用保肝药。

目前认为,以下情况建议预防性使用保肝药:①肝脏病史明确,甚至比较严重,比如肝硬化患者;②使用抗真菌药时间较长,或合并使用两种以上抗真菌药者;③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或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者,抗真菌药治疗后发生肝损伤可能性较大;④过去有药物性肝炎病史者;⑤过敏体质者,如患哮喘和过敏性皮炎、鼻炎等。一般地说,药物性肝损伤虽然属于急性病,但恢复时间可能会较长。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不良反应举例

1.多烯类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等,后两种抗真菌药副作用较大,已很少用于口服。两性霉素B是抗真菌常用药,该药主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肾毒性,但也会导致肝损伤。

2.吡咯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等,这类药物主要针对念珠菌感染、曲霉菌感染、隐球菌感染等,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具备多种剂型(静脉、口服、外涂、栓剂等),导致的肝损伤最多。

3.棘白菌素类: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安妮芬净等,这类药物上市较晚,价格较昂贵,应用尚不多,主要用于白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的治疗,尤其是耐其他抗真菌药后的治疗,但对隐球菌感染无治疗作用。这类药物也有肝肾毒性,比较而言,副作用要小一些。

4.5-氟胞嘧啶:这个药物主要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感染,效果较弱,多与其他药如两性霉素B等合用,其不良反应包括用药后转氨酶升高。

1

上一篇:医生如摆渡人,渡患者往彼岸 下一篇:“肠”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