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话题作文教学

时间:2022-10-12 10:43:59

如何进行话题作文教学

话题作文作为开放性命题探索的重要成果,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选材和立意呈多向发散。然而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许多学生不重视写作前准备,面对话题作文或产生错觉而误写,或错失写作良机而不知。我以为话题作文作前应重视三个问题。

一、仔细审查

话题作文的审题比其它形式的作文审题简单得多,但是如果放松审题就会导致写作偏题。话题作文是开放式的,只有注意认真审题,才能减少失误。

首先,审题要明确话题中心词的含义,准确把握其范围,这样,选材、构思才能在正确的轨道内运行。例如:要求以“考题”为话题作文,容易将 “考题”混同于“考试”,去写考试的作用、考试的方法要改革等。审题不准带来的失误实在叫人扼腕叹息。其次,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不片面理解、曲解话题,更不牵强附会。对于一些含比喻义、象征义的话题,诸如“明天”“争辩”等,构思仅取字面义,虽然可以成文甚至写出不错的文章,但与能通过字面挖掘话题的内涵的作文相比,就显示不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比如以“考题”为话题的作文,一些学生竟以试卷上的“考题”为内容进行构思,误解了话题,又偏离了话题的要求。因而面对话题要仔细揣摩,认真思考,力求通过字面,挖掘出话题的深刻的意蕴。另外,还必须把握住生活实际,把眼光投向生活,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话题作文应通过审题将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物、事情、感悟上。

二、慎读引子

引子,即导出话题的引信,也叫题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引话题。它是话题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作文提示。话题作文常有“请以考题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的提示语。 三是作文要求。包括文体要求,如“自定体裁”等;字数要求,如“不少于600字”等。

写话题作文,认真阅读题引,既是审题的必要程序,又可以“借为我用”。一方面,引子中隐含着许多写作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是内容延伸的伏笔。“考题”的引话题是走进考场,打开试卷,一道道题目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等待我们去思索,去解答,去攻克……但考题又岂止出现在考场内,出现在试卷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成长的道路上,在我们的心理历程中,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考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就在解决一道道考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前进着。作文中如能巧妙利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的心理历程中”等引语,就不会只写“试”而不写“题”,更不会单纯地去写试卷上的题目。扣住了这一提示语,就会做到谨循材料而又超越材料。另外还有文体式的信息,写法式的信息等,认真揣摩,一定会行文对路。另一方面,引子中还界定了话题展开的范围,提供了逻辑事理的基点及选材行文的重点。如果注意了“考题”引子中“考题又岂止出现在考场内,出现在试卷上”这些文字,写作中就不会只满足于浅表的印象涂鸦。

三、精心拟题

一篇文章,写得尽善尽美,再配上一个精彩贴切的标题,往往能一下打动读者的心。如果不重视拟题,信手拈来,或者只是移用话题作为文题。这样做,看似省事,其实它失去了展示才华、争取加分的良机。因此,拟题必须明确文题的一般要求,选准简短的语言。着重要注意两点:

1.选准切人点,让开口窄小一些。

由于话题的外延宽泛,因此直接以话题作为文题,容易出现题大文小、文题不一的毛病。文题窄小一些,有利于走出空泛肤浅的误区,有利于写深写透,写出个性。简便的方法是,以话题为轴心,在它的前后添加若干短语成题。例如,以“奉献”为话题写作,文题“奉献”“谈奉献”显然不及“默默无闻的奉”“绿叶对红花的奉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奉献是金”等题目更容易下笔。

2.富有创意性,让语言新颖一些。

拟题时,要多思考别人会用什么题,自己要有意避开,千万不要与别人间挤独木桥。要善于从逆向、纵向、横向思维,写出个性化的文题。如,“不知足者的幸福”,用作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题目,就显得别具一格。也可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选用能够涵盖文章内容的诗词、成语、俗语、名言做标题,新颖别致,出奇制胜。如“谢谢你,护花使者”,用作以“服务”为话题的文章,就更精美生动。还可把歌曲名、歌词、影片名、电视剧名直接或加以变化后作标题。如,“笑傲考场”。含蓄优美、简洁明快、生动幽默的标题,定能使阅卷老师另眼相看,慷慨给分。

当然,话题作文,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有亲身实践,写起作文来才会有真切的感受。连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都要行万里路,何况我们的学生呢?熟悉的地方没有触发学生情感抒发的风景,经常生活的地方天天看见的人和物,没有什么新奇之处,自然也就觉得没什么可写,可是到了一个新地方,即使看到同一物,都会有新鲜感,多少会激起感情的涟漪。记得去年暑假,我带当时还在读五年级的儿子到新疆去探亲,同样的蓝天白云,儿子说出的话却与平时不一样。当我们晚上十点,看到天山脚下还有云彩的时候,他说“妈妈,看!云在山间行走”。再看天上云的变化时,他又说“那云像奔马、像绸缎、像烟雾”。而平时关在学校里,他是写不出云的变化的。

如果经常把学生带出去感受生活、接触社会,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有生活的原汁原味。

上一篇:用“心”来做班主任工作 下一篇: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