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12 08:18:50

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摘 要:经典文学是世界民族文化的精髓,刻录着世界各民族成长和进步的足印。阅读经典文学著作,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而且可以洗礼心灵。但在新时期的价值导向下,经典文学阅读似乎开始淡出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重塑价值观念,重视经典文学阅读引导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文学经典;引领;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54-01

文学经典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积极产物,体现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价值取向、内心需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经典之作都是该民族文化的精髓,间接或直接展示了民族的聪明和智慧,读经典文学就是让这种聪明和智慧得以传承。因此,如何领略文学经典就成为了社会教育――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贴近学生需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片乐土呢?下面结合本人语文课堂探究的实际略表粗浅之见。

一、带头研读经典,引领学生情感价值走向

要想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经典文学,爱好经典文学的语文学习理念,语文教师就应当是一个喜爱经典,传颂经典的典范,因为这种经典的思想将对学生产生潜在的深远影响。鲁迅先生描写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时,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的描述: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寿镜吾先生读得是何等的投入――也许这种热爱文学的精神正是孩童心灵深处的种子,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仔细审视现代语文教学,很多学校、很多教师总是把教学成绩和应对考试作为语文课堂的第一功利需求。如在名著的教学中,一般教师都在轻描淡写地阅读两遍后给学生反复强调应考知识,这种糟践经典文学的教学何异于暴殄天物。它不仅背离语文大纲要求,也误导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走向。

二、创新教学形式,引领学生饱神食粮

经典文学的“经典”价值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容易被忽略,一方面的因为教学导向的偏离,另一方面是语文课堂中经典文学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所致。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创新教学的形式,让经典文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比如,名著的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形式的版本:小学阶段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故事读本,中学阶段指导学生阅读删减版,高中以上阶段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完整版。这些不同的版本都是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出版的,符合儿童学习的需要,容易让儿童接受。当然,影视内容(如电视剧、电影、记录片等)也是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的又一方式,但很多学生在影视观看中只是注重故事的兴趣和内容,缺乏对名著本身思想内涵和人物表现手法的理解,这也构成了影视教育影响的局限性。

三、开辟经典讲堂,引领学生享受文学盛宴

实践证明在各种经典文学教学形式中,最为传统、最有氛围、效果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专题讲评活动。这种讲评活动的方式就是教师或学校开辟“讲经堂”,由教师分年龄、分学段有侧重地给学生讲述评析经典文学片段。在这种形式的讲评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影视剧片段为学生奉献声情并茂的文学大餐。如此场景,好似“评书剧场”,又像“百家讲坛”,学生边看边听,教师彳亍叹惋。精妙之笔,含蓄之词在教师的精彩点拨中,学生内心豁然明晰。在教师的激情带动下,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一切感受都来得那么轻松自在。如此场景,学生内心的那颗禁锢已久的文学种子,难道还不萌芽而发吗?毋庸置疑,精彩的文学讲堂,不仅能够引领学生享受文学盛宴,而且能够指引学生迅速进入厚重的文学天地。

总的看来,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语言和文学的辅助,因为语文教学不仅是人类教化的一种需求,也是传承和领略人类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今天,面对经典文学遭受的冷遇,面对语文功利追求相与教学大纲的背离,语文教师更应该认真反思,帮助学生细心琢磨一套行之有效的经典文学阅读学习方案,让经典文学真正走进课堂,才展现了语言文学的真正价值,才能实现整个民族文化整合,尽显语文教学的效益。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下一篇:农村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