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科学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12 08:00:22

巧用科学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外界信息输人大脑时,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现代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人大脑时,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

我们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历,上新课时讲了个笑话或者设置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学生会心一笑之后,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最初的印象越深刻,记忆就越快,知识点掌握得越牢固。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强化突破某个难点,在以后的练习课或者复习课中反复强调,效果也微乎其微。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能好好利用实验这把“尚方宝剑”,就可以轻松突破重点、突出难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利用“第一印象效应”从而突破重点、突出难点,具体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充分科学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增强实验的“魔术”性,激发学习热情

在讲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时,如果用碱能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来设计小魔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效果会非常好。这个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先在一张滤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一只猫,再用细线栓在铁架台上,然后在滤纸的正下方放一只盛有浓氨水的烧杯,立即会看到滤纸上出现一只清晰的、红色的小猫。

这个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着我就抓住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当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起时,思维开始活跃,会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最终抓住实验所揭示的本质,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最后适当的做些引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巧妙利用实验意外,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结论如果强加给学生,学生很难接受,即使教师反复强调,效果也不甚理想,这种时候,我选择“让事实说话”,在演示实验中将学生容易误解的问题大胆的呈现出来。利用实验意外,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限制,没有强调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即使用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位置,我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使学生观察在变阻器阻值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灯泡的亮度逐渐增大,直到灯泡被烧坏,在不改变电路的情况下换用新灯泡,闭合开关的同时灯泡随即烧坏,给学生以很深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来解决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促进“生活化”实验器材的开发和利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

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可以自制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妙用实验课代替练习课,让易错题变得更简单。

科学学科中有许多实验题,有的回答较为困难。如果真的动手做实验,答案便立马出来了,特别明显和直观。例如关于天平的使用,可以上两节课,第一节课教学生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在第二节实验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解决关于天平的“疑难杂症”。比如平衡螺母的调节、“左物右码”放反了等几个重点问题。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巩固天平的使用,使得原本抽象的习题变得更加的直观、具体。在做习题前先做实验,而因此产生的“第一印象效应”是学生觉得这些问题不那么困难了,而是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答案,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地轻松了。虽然实验课的节奏放慢了,但从作业反馈以及考试反馈的效果来看,实验教学的效果是却远比讲习题要好得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科学学习的全过程。我们可以以实验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眼观、耳听、鼻嗅、手摸,改善学习过程中枯燥、乏味的状况,利用实验及时把握科学课堂中的“第一印象效应”,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轻负担高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二初级中学)

作者简介:徐青丹(1986),女,浙江萧山,大学本科,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科学。

上一篇:关于意思自治原则的思考 下一篇:网络游戏宣传低俗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