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兰酒家到俏江南

时间:2022-08-19 02:38:06

引言 俏江南集团创始于2000年,总部位于北京。自成立以来,俏江南不断追求品牌的创新和突破,从国贸大厦第一家餐厅到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深圳、苏州、青岛、沈阳等50多家店,现已成为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国际餐饮服务管理公司之一。

刚刚回国的日子,张兰也曾经有过彷徨和无措,那时的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做些什么事情呢?凭着自己在国外几年的打拼及对餐饮业的了解和辛辛苦苦挣得的2万美金,1991年,开始尝试餐饮业。她投资13万元人民币开了一家阿兰酒家。

阿兰酒家一开始,张兰掌厨,还当过跑堂,当掌柜,开票,采购,什么都做。那时有个朋友要张兰做好思想准备,从事餐饮业的女人,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事事要操心,而且离油烟很近,是个很辛苦的活儿,女人很容易衰老。

当年父母被下放时的“五七干校”位于川鄂交界,那是个有着大片竹林的地方,记忆中那片竹林是如此的诗情画意。张兰一个人跑到四川郫县,带着竹工上山砍竹子,然后用火车把这些13米长、碗口粗的竹子运到了北京。于是,“阿兰酒家”有着小竹海的风韵,新奇的装修和菜品相结合,迅速有了知名度。

其实,那家店当时已经有了今天俏江南的某些元素,就是艺术与餐饮相结合,服务于有一定知识与欣赏品位的客户。

但阿兰酒家很快就满足不了张兰日益“膨胀”的事业雄心。1995年,地址在亚运村附近的鱼翅海鲜大酒楼开张。装修还是张兰一手设计,风格是中国园林式,处处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氛围。1997年底,海鲜大酒楼日营业额已经达到50多万元。这时,一向敢说敢干的张兰忽然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中:“是继续赚钱还是做一个品牌出来?”一番思索之后,张兰做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疯狂的举动:6000多万元将海鲜大酒楼卖了出去。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对人生有着更高远的梦想企图。

一次张兰做客“网易”,在她的访谈中,主持人提及为何由红红火火的海鲜酒楼变成俏江南,她说“这是在原始积累阶段,财力的积累,人力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方方面面的,是一个积累的阶段。在积累阶段,就是不择手段。这种不择手段就是什么挣钱做什么。”

在阿兰酒家、阿兰花园鱼翅海鲜大酒楼,那时候是比较兴吃鱼翅的阶段,张兰也做了鱼翅鲍鱼,而且非常成功。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人就要静下心来思考,到底你的追求是什么?你想做什么?

这个时候张兰把所有的店都卖了,用半年的时间静下心来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追求什么?这个时候确实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了,思来想去,她觉得自己的至爱还是餐饮。所以那个时候就想要打造一个中国品牌,选择一个最好的起点,最高的起点。那就是商务用餐。让全球的商务人士在最快的时间之内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打造中国的餐饮品牌”其实就是张兰心中的目标和理想。卖掉酒楼的张兰,已决心要编织一个更大的餐饮品牌梦。“我要创建一个代表中国特色的国际品牌。”张兰一次次给自己制定目标,又一次次的超越,不难看出,她是个有野心的人。

多少年来,“野心”一直是一个贬义词,与阴谋或非分之想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一般把理想抱负与野心严格区分,一褒一贬,但是在英语中,抱负和野心都是用一个单词ambition表示。野心和梦想,实际上只是形式的差异,可以说野心是梦想的更为直接的表现,将理想喊出来,就成了野心。

在餐饮界,力求打造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张兰,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野心带来力量,野心铸造成功的事实。

在国外的两年,张兰已深知国外人们对中餐的评价:法国大餐,中国小菜。“唐人街里的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中餐,中国餐饮有着5000年的历史,老祖宗的宝库一辈子都挖掘不完,可为什么到现在地位不高,我就要做出一个品牌来。”2000年,重新创业的张兰把新企业命名为“俏江南”,对于这个大家倍感好奇的名字,张兰说“俏江南”中的“俏”字本意为相貌秀丽、美好。“俏”字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在《卜算子・咏梅》中的妙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就将梅花明媚开朗和傲岸挺拔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一种高贵艳丽、超凡脱俗的神韵;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又将其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和慷慨气概表露无遗。在这里,简单一个“俏”字的沿用,将俏江南集团追求时尚、品位的品牌精神和广纳中西文化精粹的创新理念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就这样,张兰经过在餐饮业10年的历练后,在国贸大厦投资开办了第一家俏江南精品川味餐厅,她的梦想渐渐近了。

进入了这个行业,张兰才发现自己是餐饮业的“虫”,干大事的决心已定,这条已钻进去的虫子就认定了一个市场空缺。当时北京的很多高档写字楼里只有粤菜餐厅,价位偏高,把很多普通白领拒之门外。多年做餐饮的经验告诉张兰,这批有强劲消费能力的人对餐厅的要求是要有舒适有格调的环境,有色香味俱全的卫生食品,而且价格要适中。

当时很多人笑张兰傻,因为在北京从事餐饮业的几乎没有看好写字楼的,张兰却在北京租金最贵的写字楼里开餐厅;川菜曾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张兰却要卖粤菜的价格,而且专门卖给那些出入五星级酒店的商务人,这不能不让人瞠目结舌。张兰见到当时北京商业区内没有适合一般白领、拥有突破传统的美食,及设计时尚高档但收费合理的中式食肆,相信这个市场潜力庞大。凭着精致的中西合璧设计、创新的招牌菜摇滚沙拉和石烹豆腐花,及相信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张兰的俏江南由600平方米的小店做起,白领和商务客是她的目标。

然而张兰有自己的想法:白领消费者最具理性,如果这个地方确实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会带朋友来。俏江南不靠大肆的广告宣传,靠的是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同时,定位白领市场的同时,俏江南也开始了觊觎全球商务人士的认同。首家店选址在国贸大厦,张兰要选择一个高起点,让全球的商务人士在最快的时间之内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俏江南”意在创建一个代表中国特色的国际品牌,让人一听就知道来自于中国。“很多外国人的眼中,江南的小桥流水最具中国特色,所以,我们就叫‘俏江南’”。“江南”则让人联想到了风光如画的秀丽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俏江南集团为顾客提供了“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优雅环境,她把水乡的柔媚、西南的热情和北国的雄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优雅又时尚,既古典又现代,既传统又创新,完美融合了东西文化,洋溢着和谐的艺术气息。

俏江南国贸店开业后的前4个月里,收入还不够付租金和员工的工资,但到第五个月时,它的名气就传开了:在国贸大厦工作的老外们发现这家餐厅环境卫生,西式装修中有中国文化的味道;在国贸大厦工作的中国白领也喜欢这间餐厅,因为布局讲究,房间内有壁炉,房间名都是宋词牌,最重要的是菜品地道、服务精细。渐渐地,来俏江南的人多了。谁要被请到俏江南吃饭,就会觉得很受重视。张兰心里有底了:“俏江南就要打造这种感觉。”

张兰清晰地记得进国贸大厦开首家店的不容易:没有名气、没有背景,她就把计划书做得专业漂亮,让国贸一看自己就是个行家里手,赢得信任。但即使这样,原来谈好的位置还是给了别人,最后只给了600平方米的小位置。

但她对自己的感觉很执著:“人要成事,应该具备豁达、善良、自信和执著。”也就是这份别人眼里的执拗与自信,才有了日后如日中天的“俏江南”。

(摘自吉林大学出版社《餐饮女皇俏张兰》 作者:邵丽坤 等)

上一篇:要性命还是要金条 下一篇:黄师傅的烤鸭为什么只有一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