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的关系

时间:2022-10-12 06:01:03

科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的关系

近期,笔者为中班孩子开展了“神奇的指纹”科学活动,活动以“熊大家的花瓶被打碎了,它们在花瓶上找到了一枚指纹,这到底是谁的指纹呢?怎样才能找到打碎花瓶的责任者呢?”的问题情境导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认识指纹、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

因为《熊出没》是本班孩子很喜欢的动画片,所以他们很快地对活动产生了兴趣,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比较投入,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材料,并得出结论,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孩子都能了解到:指纹有三种类型,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但整个过程却也伴随着忙碌与慌乱,幼儿忙着操作,教师忙着指导。

例如,许多孩子将自己的指纹印满了整张纸,还有的幼儿因为太用力而将纸按破,一些幼儿因为蘸了太多的印泥而无法看出自己的指纹。后来,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反思,并与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我意识到,我的这个教学活动缺少了科学活动的最核心的部分,那就是幼儿的自主探索。在这个活动中,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将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动手操作混淆在了一起,甚至以为幼儿操作了就是探索了,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

其实真正的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做活动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科学活动对幼儿最大的吸引就在于它的动手操作,而动手操作如果不是幼儿自主探索的,那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动手操作只能是自主探究的一种途径,科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自主探究为前提,不能舍本逐末。

一 自主探究应该是有准备的动手操作

首先,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这次活动中,我以“让幼儿看指纹图案,猜一猜它在身体的哪儿”来引导幼儿发现指纹。因为孩子们没有任何关于指纹的经验,所以他们有的说在鞋上,有的说在肚子上,还有的说在腿上,可就是没人发现它在手指上。因此我只好提示他们,让他们看一看自己的手指上有没有。虽然孩子们后来都发现了,但他们并没有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老师发现的,而不是他们发现的。

其次,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次活动,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材料就是印泥。活动之前,老师已经尝试印出指纹,也成功了。可是我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的手指太小、太嫩,他们很难将自己的指纹清楚地印出来,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与热情。由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为他们提供恰当的问题情境与活动材料,让他们能够有准备地动手操作,为自主探究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二 自主探究应该是幼儿主动的动手操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领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学习的目标,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猜测结果――拟定计划――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分享”,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应以幼儿的主动性为前提,否则它将只能成为一种形式,而不能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与能力。

本次活动中,幼儿动手操作了两次。一次是在一张小圆片上印上自己大拇指的指纹,另一次是在一个统计表中印出自己五个手指的指纹,从而感受指纹的独特性。可是,这两次操作我都以“请你怎么做”的语气来要求孩子,并没有给予他们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使得他们的自主探索变成了机械的动手操作。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幼儿去思考,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如在此活动中,如果教师将“请你怎么做”换成“你有什么办法来找到自己的指纹?”那么将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

三 自主探究应该是有目的的动手操作

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每个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应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但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尤其是科学活动,还应该让幼儿也能有这种目的性,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操作。放任自由或者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强加给幼儿都不能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这就需要老师审慎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科学探索要靠问题的不断推动,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幼儿向一定的方向观察探索,以问题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

如在这次活动中,我可以先让幼儿自己想一想:“如何把指纹印下来”“指纹都是一样的吗?”等,幼儿沿着这个方向去观察探索,活动的难点就容易在幼儿的探索中突破。当然,教师的问题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幼儿通过努力,通过自主探索能寻找到答案。同时,还要注意到问题的开放性,激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上一篇:在饲养课程中贯彻“活教育”思想 下一篇:初中体育教学如何表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