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时间:2022-10-12 05:40:54

浅析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关键词]我国农业 循环经济 发展 障碍及对策

一、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1.法律缺失。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还在于没有具体的法律与之相匹配。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法规。为了从指导思想上、从制度保障上充分体现农业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并构建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这样才能让农业循环经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2.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负效应。工业化的进程在过去的时期内一直是以牺牲农业发展为前提的。工业发展不仅占用原本就稀缺的农业用地资源,而且其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也不断伤害着农业自然生态,对农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而城市化的进程更是以低成本扩展城市边缘的农村,不仅让耕地数量减少,也使耕地质量下降,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每天排出的大量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侵占了更多的农业用地,所排出废气引发了一些地区的酸雨,严重破坏了各种农业资源,不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

3.技术水平。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某种状态,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是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和桥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粗放的经营状态上,科技、知识含量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要落后15~20年,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我国才刚刚起步。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创新体制,新技术的供给与需求脱节,农业技术创新资源分配不当。可见,技术水平的低下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1.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后可通过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扭转农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其环境意识,使其逐渐抛弃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杜绝短期行为。同时,农业循环经济立法还可以将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列出来,通过规定经济激励制度、技术支撑制度、信息服务制度及政府的职责等内容,帮助农民解决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信息等问题,化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能给农民带来的风险,消除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顾虑。总体而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没有法律的保障,发展循环经济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立法。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根据各自的条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循环发展的模式下,抓好各类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业,要从政策上给予积极培育扶植,发展绿色农业。要突出区域特色,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既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也能从总体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应用。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发展循环经济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探讨 下一篇:国防工程投资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