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反思

时间:2022-10-12 04:25:21

关于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反思

摘 要: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学有模式,但不能唯模式,更不可模式化,即教学有法无定法,教学有模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教学模式理应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精神。

关键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发现,传统的中专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科类专业的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以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应当努力办出特色、办出实效。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工作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绝大多数的教学活动都要在课堂上进行。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应该设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影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

其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上一直是沿用中国式通用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室中,学生对着教材听,教师对着黑板讲。虽然我们现在教师采用了挂图、幻灯片、录像、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来辅助教学,但由于专业课程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中,需要有现场的感性认识,在教室的常规理论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抽象、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使教师感到专业课难教。

其二、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陈旧。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想象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其三、在实践教学上,教学时间与理论教学学时相比,所占比例很少,不能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另外,传统的工科类专业过份注重安排实验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而企业各工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训练安排较少。我们现在工科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技术工人。

其四、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从中职学校近十年的生源情况看,现在学校扩招以来,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成绩普遍比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来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拿毕业证书,因此进校之后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抱着混日子的心理,不管教师怎样督促,都不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即使对专业课也是无动于衷。

二、工科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为了寻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除了应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外,还应明确工科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要求,并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如果我们只按一般的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就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要求。大致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培养的毕业生应是应用型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的任务使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学历型转向应用型,对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应是即掌握专业所必须的文化与专业知识,又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能保证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教学上应该保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学时。在德国等中等职业教育较完善的国家中,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之比达到1:1。应该注意的是,实验教学是半理论半实践的教学,只通过实验教学只能培养实验技能型人才,而不能培养工业生产型技能人才,应通过仿真实习(实训)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技能型人才。

2、工科类专业课程需要有强烈的感性认识

在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专业知识来自于工业生产中,这些知识具有“现场感”和“动感”,用书本、用板书、用语言甚至用图形也较难生动表达清楚。因此,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教学效果较差,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困难。根据这一特点,如果我们的教学在生产现场进行,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3、毕业生应具有一技之长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三年制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应只是一个工种,而应该覆盖一个岗位群(专业范围内所覆盖的各主要工种)。因此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应该是宽范围的。但由于工业技术的知识面广,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毕业生不可能在三年时间内全面掌握专业范围内的所有技术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应该在熟悉专业范围的基础上,强化某一工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一技之长。

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急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专业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更好达到培养高素质的中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就要加强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以《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这门课为例,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传感技术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的广阔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对已学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其今后职业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传感器这门课程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学起来有难度,老师教起来有压力,教与学都遇到了一定困难。如何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就成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结合我在《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这门课的实际教授情况,浅谈几点建议:

1、教学源于生活,要紧密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量的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适当的把学生最常见的食物拿来作比,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教给他们知识还重要。

2、丰富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课堂的教学效果无形中会大大削弱。每天一堂接一堂的课,对于大部分好动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弥补了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提出思维要求,而且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要想把职校学生培养成学有所用的人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乐趣去学习。

4、情景化教学。对一些“现场感”和“动感”性强的专业知识,除了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外,在教室进行教学时,尽量采用大屏幕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身处其中,增加参与度与积极性。

5、实训教学(技能课教学)的组织模式的改革。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大量的实训室,购置了必须的实训设备。为充分利用设备资源,采用“两班制”组织实训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教材的开放性、生成性、探索性,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独特性,使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单凭过去的经验已经无法胜任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小川;刘加玲;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丛人;浅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7期

[3]周春迎;创设以人为本的理念 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J];吉林教育;2009年08期

[4]陈德明;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课堂教学[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上一篇:浅析高层住宅电梯选型 下一篇:浅析道路桥梁的路基施工前准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