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产业规划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2 04:15:23

胶州市产业规划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在山东省蓝色经济驱动下,胶州迎来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既蕴含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又面对区域发展的竞争挑战。本文通过对过去产业分工布局的研究和现在本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及资源享赋的分析,推测出未来几年中本地区主导产业新的定位和分工布局。根据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提出促进胶州区域内产业合作对策建议,使胶州区域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规划、胶州

近几年,随着西海岸经济区以及高新区的快速发展,胶州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历史时期,分析研究胶州的产业布局规划,有利于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加强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互惠互利的协调发展,最终使胶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一个台阶,实现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行道。

产业发展现状

从胶州市的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二产仍将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仍将是胶州市发展的主要支撑。分析目前胶州市的工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总量指标可观,劳均产出不足

(2)工业结构趋同,产业缺乏特色

(3)企业规模较小、非公企业较多

(4)支柱产业衰退、新生产业薄弱

(5)空间布局无序,用地效率不高

1、优势产业分析

目前,胶州市31个产业门类中具有绝对优势的有家具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区位商都在6以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工业门类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区位商在2-4之间;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行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2、产业份额分析

从各工业门类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31个工业门类中有11个门类份额超过平均份额(3.23%),前5位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46%,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占份额均在10%以上,是胶州市的支柱产业,两者占了胶州工业总产值的21.88%;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等5个行业份额在5%-10%之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份额在3.23%-5%之间。

3、发展速度分析

假设各行业保持2005-2009年增速,则至2012年左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将成长为胶州市新的支柱产业,金属制品业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目前的支柱产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将保持稳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存在进一步削弱的风险,而农副产品加工业地位将不断下降,并逐渐退化为一般产业。

二、主导产业选择

1、宏观产业政策指引

一方面,为因应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家陆续出台了钢铁业、汽车业、纺织业、轻工业、物流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业、船舶制造业、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可以预计,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这些产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节能减排目标出台,转变增长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皮革加工等高耗水产业将受到影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2、上位规划研究指导

《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积极吸纳民营资本和外资,充分吸收来自青岛的产业置换,优先发展机械、汽车配件、电子、皮革服装、医药化工、食品、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机械、食品加工和仓储运输业为主。《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机械、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和仓储运输业,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步伐,体现以外向型加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大城市职能,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辅助基地、配件基地。

3、区域产业转移趋势

胶州现有的产业中,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相对于周边地区优势明显;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与即墨、莱西相当;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与城阳相当,比即墨稍差;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样稍弱于即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与莱西差距明显;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与崂山区差距显著。

三、产业发展新模式

1、优化产业环境,对接区域产业转移

应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创造条件,主动对接来自日韩、长三角、珠三角乃至青岛市区的产业转移;应从环胶州湾地区一体化、青岛大都市区整体统筹的大背景出发,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突出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扭转目前产业同构加剧的态势。

2、梳理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对现状碎石型的产业布局进行梳理,改变工业包围城市的布局模式,在规划区形成“四片六区”。

3、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根据产业发展导向,对现有规模企业采取分类指导的政策,促进其不断成长壮大;对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组织上市辅导,促其进入资本市场谋求发展壮大。通过重点招商,引进规模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4、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一方面,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技术平台及相应鼓励政策的设置,引导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从生产向设计、研发、品牌、销售等环节扩展,积极发展生产业,构建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鼓励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新建、扩建、翻建多层厂房,在符合有关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容积率,提高工业用地开发强度。

5、增强创新意识,加大企业技术投入

引导和协调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分工协作,建立企业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创新链;并充分发挥科教、人力资源优势;营造更加宜居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加强载体建设,促进产学研联合发展。

四、产业规划布局建议

笔者认为,细化完善产业规划,整合优势资源,扶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主导产业。“一区、一港、一带”迅速找准定位,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蓝色经济功能区将成为胶州湾产业带的一部分,对接青岛市的产业转移。

1、通过转移、整合、提升三大策略,实现产业用地布局的优化。

(1)转移:产业用地逐步转移到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两个方向。东北方向对接青岛高新区;西南方向对接黄岛开发区。

(2)整合:将目前布局比较零散的各类工业园、零星工业用地整合为“六区”。

(3)提升:各个产业聚集区采用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模式,按产业功能划分为“四片”。

2、依托地理优势,加快物流中心建设

结合已有基础,规划三处物流区、两个物流配载中心。分别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生活资料物流中心、西部商贸区物流中心。

(1)胶州湾国际物流园

发挥胶州“扼进出半岛交通咽喉”的交通优势,以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为载体,吸引一批大型、规模物流企业落户园区,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

(2)生活资料物流中心

建设农产品信息系统,并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有效集成,实现农产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的一体化。结合农产品出口,发展陆港联运,打造立足本地、辐射山东半岛、并联通海外的“现代农业物流港”。

(3)西部商贸区物流中心

依托西部商贸区专业市场和胶州商城的家装集群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西部商贸区为龙头、以兰州西路家装市场为轴线、以各大专业市场为节点的山东半岛最集中的,集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于一体的钢材、木材、五金建材和装饰材料集散中心。

(4)胶州湾物流配载中心和兴峰物流配载中心

以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为基础,大力发展公路物流,在胶州东部和西部形成两个社会化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主要发展中转配货物流,实现“哑铃式”发展模式,与铁路、海运等相互配合,多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胶州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统筹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产业规划布局,使产业结构科学调整,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篇: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