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12 02:22:03

理工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创业型经济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必须转变角色,不断满足政府、学生、企业界等不同主体的需求,培养优秀的创业型人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创业教育上国内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探究理工类院校采用“辐射模式”创业教育的优势,得出了在理工类院校,采用“辐射模式”创业教育,可以结合专业背景培养创业人才,从而提升创业质量的结论。

关键词:创业教育;辐射模式;理工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01-03

1高等教育的角色转变

创业型经济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并提供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科技创新浪潮的到来,创业型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卷入“创业热潮”中,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德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并提出目标,在今后10年中,每年有20%-30%的毕业生能自立创业;印度也在1996年提出“高校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创业教育极力计划”,有效促进了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02年以来,高校扩招,高校学生数量不断扩大,高校不能再仅仅是培养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更要转变角色,不断满足政府、学生、企业界等不同主体的需求,培养优秀的创业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不到1%,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到10% ,鲜明的对比证明我们有极大的潜力和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缓解就业压力。在理工类院校采用何种创业教育模式,用以鼓励学生的创业和实践精神,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

2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2.1 “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的举办

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挑战杯”是1989年由19所高校发起的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1998年清华大学开展的创业计划大赛兴起了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随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纷纷涌现。

举办创业竞赛,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载体。学生通过参加创业计划竞赛,激发创业学习的热情,自发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创业的团队精神,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各种形式的创业竞赛活动在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平台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勇于开拓、敢于拼搏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了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创业计划竞赛近几年风靡高校,不少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从这些大赛中脱颖而出,最后开始成功创业。

2.2 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

从新生入学时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到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相应创业意识培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近年来,各高校以必修课、选修课、创业讲座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形式对学生开展了创业培训。

KAB创业教育项目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青年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课程体系,2005年由团中央、全国青联正式引入中国,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900多所高校参与了KAB项目,650多所高校开设了KAB基础课程,20万名大学生参加了课程学习,百余万名大学生参与了相关活动。目前,我国部分普通高校也在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教育培养计划,开发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清华大学启迪创业学院的创业课程向社会开放,邀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创业投资家、创业成功人士登台授课,为在校大学生以及不同层次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教育;温州大学商学院在大一新生中设立“创业预科班”,在高年级设立“创业精英班”,学学生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西安外事学院设立创业学院,学院自行编写的教材中,精心挑选部分身边的成功创业案例集结成册,与教材配套。

2.3 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

2009年,为了落实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产、学之间实现人才对接,为大学生提供全程式孵化服务,清华大学在清华科技园启动建设了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科技部和教育部根据对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业工作的调查,授予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清华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接纳大学生创业团队进驻,为创业项目提供“保姆式孵化”,提供办公场地、种子基金、金融服务等帮助;北航科技园建立“双实双业”综合基地,通过学生自主申请和两年一次的“北航创业计划大赛”发掘优秀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或优秀项目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资金支持,通过内容丰富的讲座、沙龙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浙大科技园发挥平台优势,“园校联动”开设实践型课堂教育,创业型企业实习,体验型创业实战等实践培训活动,“园政携手、园企合作”争取政府和企业的基金扶持,“园内互动”提供交流、培训和服务。如今,许多高校都在校园内建立起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创业实践基地等,选拔优秀项目进驻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实习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3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设置没有结合专业背景

目前多所高校学习的KAB课程,是以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英文教材为蓝本,国内根据实际情况本土化改编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等内容。然而该课程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的修订得不够;根据大学自身特点和专业背景设置课程的高校非常少,对非商业专业学生提供的创业教育很有限;另外,很多高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缺乏实战的经验,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

3.2 “创业”概念理解不全面

“创业”被理解为“创建新企业”,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这导致我们一直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基本属于“业余教育”,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功利色彩也较大。广义的“创业”应是“开创一份事业”,创业教育应使学生具备企业家的思考方式,这是教育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面”上思考问题,而非仅仅站在员工的角度,即“点”上思考问题。所以创业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期望“创建新企业”的人应该学习的内容,而应扩展到每一位即将进入企业的学生。

3.3 高新技术行业创业率低

大学生在创业项目时,大多因为高科技行业投入多、风险高而没有选择,即便是自己多年学习、研究的专业,也不敢涉足,其中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的创业者并不多,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选择门槛较低的行业,例如餐饮、批发、零售贸易等,虽然容易上手,但是缺乏市场经验和核心竞争力,很难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立足。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一些模拟实践的竞赛中,出于应试心理和功利心理,很少有同学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结合起来,真正来自学生原创的科研项目非常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拿来参赛的项目是老师的研发成果。

3.4 大学生创业比例不高

创业可以实现自主就业、持续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我国因创业成本高,工作经验、社会关系缺乏、创业教育缺少、风险大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不高。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是有的,有65.88%的受访大学生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但是真正将创业作为未来人生选择的并不多。

3.5 实践环节薄弱

国内高校提供的创业实践环节非常薄弱,部分同学虽然参与了实践,但大都停留在大学生开店铺、创意设计竞赛等层次;高兴夫说,“按照有些学生团队制定的财务计划,连员工福利的五金都没算进去,还有些对国家最新的税收政策都不了解”。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过于理想化,缺乏市场经验,导致创业计划项目脱离实际。

4理工类院校实施“辐射模式”创业教育探究

4.1有利于针对不同专业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辐射模式”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它鼓励不同学院的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教育过程,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这种全员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为创业教育创建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根据本专业学术的特征设置课程,结合专业特征学习相关创业教育知识和技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能保证学术能结合专业背景进行创业。完整的创业教育,除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如KAB创业课程)外,创业教育课程应设计成若干模块,根据专业背景和地区特点,来设置创业培训课程,以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组合。

4.2 有利于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推广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是多样化的,可以采用共同备课的方式,由商学院或经管学院的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人士、生涯导师(辅导员)等共同备课,研究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精品课程,从而进行推广。商学院教师提供创业理论,自主创办公司或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将创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生涯导师例如高校辅导员提供生涯理论,通过研讨会、成立教研组等形式来开发精品课程。

4.3有利于提高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

“辐射模式”创业教育针对不同专业,有利于建立本专业创业学生档案,总结业内成功的创业案例,有利于追踪本专业创业学生的创业历程,总结成败得失,提高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有效性,为本专业学生创业的后来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二是有利于召集本专业创业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及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得这些具有相似历程的学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成长的喜悦与挫折的痛苦,从互相学习中汲取营养、锻炼成长。为本专业的创业学生提供实例,从而提高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

4.4 有利于引导校友提供支持

在不同学院开展创业教育项目,有利于广泛吸引校友,搭建人脉网络,争取资金,获得指导,赢得学生信任,鼓励大学生以专业为依托组建创业团队。清华科技园的 “创业保姆”服务,科技园聚集清华校友资源,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搭建人脉网络,帮助他们联系项目,销售产品、争取政策扶持,呵护创业项目。此外,针对海淀区大部分商业银行不提供针对注册资本金10万元以下企业开户服务的现象,清华科技园还将积极联系银行网点为大学生的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如此,清华科技园还将邀请高管、专家为大学生创业公司提供免费创业辅导以及企业发展困境的会诊服务。

4.5 有利于加强创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建立

理工类院校主要是应用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大多数院校都是研究教学型。许多专业教师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专业教师创办公司的也比较多,便于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强企校之间的交流。“辐射模式”创业教育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教育过程,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创业教育实习基地。通过组织大学生去相关专业的行业企业参观、实习,让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业务流程与市场营销定位,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实务基础。邀请业内成功的企业家和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同企业家、专家以及创业中介机构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接触,从创业成功者的经历和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帮助,不断积累创业经验。设置创业实践、实训活动课程。通过在学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与企业、单位联手创办创业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锻炼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胜利,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2吕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J].发明与创新,2005(4).

3欧阳伦四,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1(3).

上一篇: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现场”课程探索 下一篇: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及提高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