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目的论在旅游景点翻译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2 02:11:04

功能目的论在旅游景点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 当前跨文化翻译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旅游文本的类型和功能切入,深入探讨跨文化关照下翻译策略的选择,最终实现文本的功能和交际意图,发展旅游业,促进中外交流。

【关键词】 文本类型;文本功能;翻译策略;功能翻译理论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来华观光旅游,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外国游客对于景点的了解只能通过宣传材料获得,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和汉英翻译现状,景点介绍一般由中国译者译出,正好与国际通行的以母语作为译入语的原则相反,也带来了译文带着很强的汉语思维方式,不够地道等问题,读者不易理解。有必要对文本的类型和功能进行探讨,并找到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实现文本的功能。

一、旅游文本的类型和功能

凯瑟琳娜・莱斯在其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以德国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为基础提出文本类型理论。继莱斯之后,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学说,提出三种文本功能形式文本,即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赖斯在认同一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论的同时,她在实践中发现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有些甚至是不可追求。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有时因特殊要求,要求译文与原文应该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赖斯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赖斯虽然以对等这个概念给基础,她更为关注的并非单词和句子层面的交际和对等,而是文本层面的交际和对等。

因此,赖斯将“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式”移植于翻译,把文本类型、功能和翻译方法联系起来,提出三大功能文本类型,即信息型、表达型、诱导型。除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以外,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也把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研究,继赖斯提出“信息型” 、“表达型”和“诱导型”三类文本功能之后,纽马克根据布勒语言功能学说,重新将各类文本体裁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同时,他还指出,语言的主要功能表现为表达型,描述或信息型以及呼唤、指示或诱导型三大类型,语言的应酬功能、元语功能和美学功能为次要功能。并且,所有文本都具有以上三大主要功能的特征。

正确地评价文本的功能才能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要正确的区分文本的功能,明确翻译策略。纽马克指出,很少有文本是单一功能,大部分文本是以一种功能为主而兼有其他两种功能。旅游文本是一种外宣材料,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旅游文本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它包括旅游景点的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估计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尤以景点翻译最具旅游文本特色,也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功能目的论的观点,旅游翻译应注重突出译文的“呼唤”功能,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我们认为旅游文本功能应以呼唤功能为主,信息功能为辅,景点介绍更是如此,具有极强的召唤功能,吸引潜在旅游者到该景点旅游。因此,景点介绍的核心是读者层,因而文本作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即读者效应,以唤起他们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按文本预想的方式作出反应。译者首先应确定一篇文章的主导功能,或在同一文本的不同部分确定每一部分的语言功能,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二、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功能目的理论,即功能翻译理论。1971年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文中提出了理论思想的雏形,在“对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原文与译文两者之间功能关系的翻译批评理论模式。翻译的批评标准就不应是建立在原语文本的特征上而应以目的语文本是否在的语环境下发挥功能为标准。其后,她的学生费米尔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正式提出了翻译目的论这一功能翻译学派的主体理论。目的论大胆地摆脱了等效论的束缚,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后来,诺德又在目的论原有基础上对译者道德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忠诚原则,强调译者应该对译文接受者和原文作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她还对功能目的论受到的各种批评作了回应,丰富并完善了功能目的论。

功能目的论包含三大法则,即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目的性法则是指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目的,即结果决定方法;连贯性法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即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在三大法则之间,忠实性法则从属于连贯性法则,同时,这两大法则又最终取决于目的性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方法”。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在旅游文本的英译中,为了达到其呼唤功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观光,可以以文本的功能为依归,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实现文本的功能。

(一)增译

增译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某些字、词、句所含信息,在译文中采用适当的阐释甚至加注释的形式来明确原义,如在译文中对一些人名、人地名、朝代名、历史事件和典故等的背景资料的增加说明,避免译语读者的误解甚至不解。因为中文旅游资料中经常提到与旅游风景名胜相关的历史事件、名人逸事、典故传奇等,如果译文中不增加说明,外国游客会摸不着头脑,损害译文的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例如这一景区最突出的特点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尤如陶渊明写下的“桃花源”。译文为:It is particularly characterized by its poetic and picturesque county scenery, just like the paradise from the writing of Tao Yuanming, a famous poet in Jin dynasty.译文中最后“a famous poet in Jin dynasty”是对陶渊明身份的解释,对中国人来说,陶渊明大家都知道是位有名的诗人,对外国人来说,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此译文中对此加以解释,就会解除目的语读者阅读中带来障碍,译文中解释性翻译有利于传递正确信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省译

所谓省译,就是在确保原文重要信息准确传达的前提下删去原文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冗长信息,省略不译。由于中西文化思维差异,表达方式差异, 中文旅游文本言辞华美;大量引用古诗词、传说、典故及名人的评论;描写性语言比重大,缺乏实用信息。英文旅游文本实用信息多;感染力强;语言简洁;结构清晰。中文资料里有些信息不适宜翻译给英语读者。比如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古诗词加以验证,中国读者读后从中得到艺术和美的享受。外国游客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增加旅游乐趣,而不是进行考古或专业学习。这种情况下,适当的删减会比一篇冗长复杂的全译译文更能达到翻译目的。为保证译文流畅通达,必须对原文进行删改,以有效吸引读者,英译时要使译文在内容上和语言形式上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有必要进行一些删除,保留最为有效的信息,以达翻译目的。例如外双溪服务区风光怡人,卧房窗外、餐厅四周尽是如画风景,曲水响波、天门群峰簇拥左右,薄雾重云,山风和煦,恍如梦幻仙境。译文为:In addition, it is also a good place for sight-viewing. The scenery around the hotels, tinkling waves, Heaven Gate peaks, and warm breeze and blooming flowers, make you feel like that you are living in fairyland.译文中把风光怡人,风景如画,这些华丽的词藻省译了,这样避免语义重复和堆砌,简洁而通俗,也恰当表达了原文意境。

(三)直译

直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把句子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同时考虑语篇和语境的制约,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原文修辞,努力再现原文的形式、内容和风格。如果原文中的信息能容易准确地被读者接受理解,原文可采用直译的手法。例如一路上松声合泉声、万木葱茏、百花争艳、石径穿行于林荫中,即盛夏三伏天气,也无暑热之苦,人们赞美为“绿色王国”、“清凉世界”、“百药园”。译文为:While the mountain paths wind peacefully under the shade of the trees, a cool respite from the hot weather, even in midsummer, thus being praised as “A kingdom of Green”, “A Cool and Refreshing World “and “100-medicine Park”.其中“绿色王国”、“清凉世界”、“百药园”等词汇都是直译过来,这样国外游客能够直接从译文中了解到景物的特点,直接明了。

(四)改写

改写主要指对原文句子结构的改写。根据功能目的论,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选择翻译策略,而不是原文的语言形式和原文的功能。在翻译过程中经常要对中文文本进行必要的改写,以便让外国游客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写作时的句子结构也不同。西方人是直线思维,多采用演绎推理;中国人是螺旋式思维,多采用归纳推理。在展开一个话题时,汉语往往迂回曲折,先分说,再总说;英语则开门见山,先总括,再分说。翻译时有必要对原文的结构加以调整,使其与西方游客的习惯吻合。改写是汉语旅游宣传材料的英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达到吸引游客的宣传效果,有时必须根据英语旅游语篇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改写。

三、结语

文本功能决定翻译策略,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在本文中也得到了详尽的阐释。功能翻译理论对旅游资料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翻译策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使译文在译入语语境中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或目的,实现文本的功能,吸引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定芹.论旅游景点翻译中的文化意蕴[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杨司桂,冉隆森.从顺应理论看旅游景点翻译的变通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袁翠.目的论与翻译失误研究――珠海市旅游景点译例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 2008(4)

[4]刘弘玮,袁红艳.“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旅游资料的翻译――以宜春旅游景点的翻译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8(6)

[5]陈张帆.武汉旅游景点翻译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1)

[6]姚友本.语言功能观照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与策略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

[7]邵珊.谈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J].华章.2009(5)

上一篇:诸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现状与建议 下一篇:尽快制定太阳能草坪灯国家标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