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在佛教文化中的适用性

时间:2022-10-12 10:25:08

陶瓷装饰在佛教文化中的适用性

事实上,从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粘土进行造物的时候,这种种的宗教巫术活动就与这种制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活动。自然地,以陶瓷为物质媒介从事宗教活动,就成为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一项内容。陶瓷一直是中华民族生产与人们生活的主要物质资源之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类陶瓷造型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内容与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后者,除了造型审美之外,绝大部分是陶瓷装饰。所谓装饰,就是对物体外表面修饰、点缀,以达到美化的方法和手段,它既是一种行为的过程,又是一种行为的结果。陶瓷装饰,就是对陶瓷器物外表面的修饰和点缀,以美化陶瓷器物。早在历史上,利用佛教文化题材对陶瓷器物进行装饰,较早出现的用莲瓣纹饰陶瓷器,既起着美化陶瓷器的作用,又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精神情操。后来,莲花纹饰逐渐演变成为佛教的装饰题材。一般地,这些装饰出现在佛事的供器之上,成为从事佛教活动的专用之物。佛教人物形象利用陶瓷物质作为媒介来表现的,中国陶瓷史上十分具有个性特色的是明代德化窑的白瓷瓷塑。借用陶瓷彩绘来表现佛教人物形象,以达到传播佛教文化的目的,这在陶瓷史上是罕有的。而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刻、画来反映审美文化的陶瓷艺术却方兴未艾。

在陶瓷装饰中,在瓶、瓷板等器物上进行彩绘以美化陶瓷制品,是陶瓷装饰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中分离出来的纯粹反映审美文化意义的彩绘,着重反映佛教题材的造型形象。既具有传播佛教文化的作用,又具有塑造佛教艺术审美形象的现实意义。例如,陶瓷彩绘作品《吉祥菩萨•荷》,就是具有这样文化意义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作者利用瓷板、陶瓷彩绘材料及工艺技术所表现的一个传统佛教文化的主题,展现了现实文化活动中,人们对佛教文化的感悟、认识,以及利用中的再创造。“吉祥如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以祝福的日常用语,“吉祥”也是随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语义的,在现代社会相当丰富的文化生活环境中,富裕是由物质和精神共同支撑的,甚至,只有精神的富有才是当代吉祥的最理想的解释。菩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并具有广泛的文化寓意:那就是神(佛教)将更多的美好事物都托付给菩萨来管理,并赋予恩赐权,即他可以将一切福祉赐给虔诚佛教徒,乃至对佛虔诚的普通人。于是,就产生了对菩萨顶礼膜拜的文化现象。荷花,是一种植物。人们取荷花的生长环境及其特性,将荷花誉为“出污泥而不染”,成为君子的代名词之一;荷的谐音是“和”,因此,也用于象征“和平”、“和气”、“和为贵”等,因此,有“和”,才能气顺,才能达到宁静的状态,才能达到大富大贵的理想高度,才能实现真正的吉祥。

一种宗教思想,事实上,都产生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之中,佛教是以普度众生为理想价值,即将每个人都教育并引导到理想的王国,即天堂。在人间生活看来,吉祥就是这个理想的王国,所谓“人间天堂”,就是这个意思。那是因为富有物质财富与充分的精神享受,才能达到吉祥的目的,所以,物质和精神富有,就成为达到吉祥的必要条件。当然,物质和精神富有,需要更多的事物作支撑。比如,“儿孙满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财运亨通”、“福禄齐聚”、“洪福齐天”、“康庄大道”等等,都是吉祥的物质和精神支撑。故此,一个“吉祥”就十分丰富地道出了一个理想的现实生活,就是一个理想的“人间天堂”。《吉祥菩萨•荷》选题切中时事———将新时代大众化的美好理想一语道破;陶瓷用料精确,制作工艺精湛———显示了作者对陶瓷综合材料和装饰技术的理性理解与精确把握,画面色彩表现娴熟,对比强烈,视觉效果显著,创意富有情感;整幅画面富有灵气———色彩既交相辉映,又明暗对比突出。

整幅作品:主题新颖、特色鲜明,材料和技术应用精到,色彩丰富,既实现了烘染气氛的目的,又达到宣泄精神愉悦的高度。然而,能够表达这样丰富文化语义的陶瓷艺术创作,除了创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之外,更主要的是创作者对陶瓷彩绘技术及其技巧的应用。创作者将颜色釉和釉上彩绘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应用娴熟的高度,从瓷板制作开始就考虑色彩的组合,首先是结晶釉的效果显著,给人造成一种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结晶釉色彩的明暗变化显著,在整个背景中起到稳定画面的作用;随后,在勾线塑造形象时,创作者能够若隐若现地将线条处理得恰到好处,使人感觉到线不是可有可无的;紧接着,便是创作者精心处理主体形象,他将佛的造型形象处理的生动活泼,与传统形象的“古板”现成鲜明对比,进而表现了现代人们文化生活的特征;最后,就是整个画面的处理,创作者匠心独具颇有把握“画龙点睛”艺术处理技巧,他将白色用到了“好处”,不仅能够很好地展示画面效果,而且,将视觉审美拉到了最能刺激人审美感想画面部分,使人浮想联翩。总之,创作者以陶瓷绘画为媒介,为现实文化生活环境重塑了一个以佛教文化审美为主题的陶瓷艺术世界。总之,现代陶瓷艺术创作采用传统陶瓷装饰,贵在技术的发展与个人技巧的应用。至于题材更是十分广泛的,就像《吉祥菩萨•荷》的创作者一样,它综合运用了传统媒介与传统的文化题材,仍然展现了现代文化的扩张力和适应力。

佛教世俗化成果与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结合,体现在许多物质媒介之中,其中,以陶瓷为媒介的造型形象对佛教文化审美的承载,尤其是对佛教人物等形象表达,主要体现在材料、工艺,以及技术及技巧之上。

作者:朱彬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上一篇:室内环境的软装饰探索 下一篇:红色文化在居室装饰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