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时间:2022-10-12 09:48:04

浅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摘要:当前银行信贷风险已构成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仅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更影响到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业稳定、确保金融安全运行的效果。因此,目前亟需研究制定规避、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措施,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从而有效地抑制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业安全、稳健地运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款 风险 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10-01

0引言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其中,信贷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发放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发生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可能。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银行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信贷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

1.1对信贷风险识别与衡量技术落后

首先,用于衡量信贷风险的基础数据来源不足和准确性较差。基础数据质量差将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不仅无法展开高层次的信贷风险分析信贷资产组合分析,也会使简单的分析工具的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虽然目前商业银行都很注重信息科技,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较短,数据样本相对较少,并不能从中提取有普遍规律的信息,基础数据库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比较完善,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完整的客户数据系统。而且,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不重视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同时加上商业银行也存在各个管理系统中口径不一致,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各系统彼此之间的冗余也会造成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1.2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

这表现为:信贷风险管理条块分割,信贷风险管理框架不完善,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在制度上没有把信贷风险的计量、分析规定为日常性工作。如,缺乏独立的风险报告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贷风险状况。对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管理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详尽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缺乏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1.3抵押担保缺乏有效性和实际补偿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在审批阶段常见的思维方式是片面认为有担保的就是好贷款。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发放贷款时关注抵押、担保更甚于对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的关注。原本,强调贷款的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大力提倡。但是,过于强调抵押担保关系则难免矫枉过正,导致不良后果。事实上,将抵押担保作为银行贷款充分条件的习惯思维正成为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带有一定隐蔽性的原因。

1.4贷款期限管理不够完善

在贷后管理中只普遍追求能够偿还贷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首先,还息是来自正常业务收入还是偶尔的投资收益,是企业经营利润还是其它借款,这些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其次,能还息不代表能按期还本,也不代表第二还款来源落实。还息可增加银行当期收益,但若不能还本,银行仍得不偿失。对贷款的期限管理不加研究,忽视了客户在贷款到期后挪用信贷资金投入高风险项目,经营状况渐趋恶化的可能。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巴塞尔《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精神与我国《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我国银行应当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及独立性原则构造起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把内控制度渗透到各个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 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

2.2监管机构实行审慎监管

(1)审慎监管措施的内容。是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或实行差别资本充足率管理, 根据贷款的类型、期限和货币构成提高相应的风险权重; 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及其他一些风险。(2)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手段。一是加强对问题银行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系统地检查和监督银行的报表、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 以便及时地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二是加强银行和借款人财务报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的披露规定, 强化市场纪律, 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 限制贷款过度扩张的空间。三是银行和监管当局要定期检查借款人和银行的外汇贷款总额,以便有效监督, 评估未套期保值的外汇贷款。四是加强对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交易的监管, 防止银行通过监管较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以规避监管当局采取的审慎监管措施。五是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当局的对话和交流, 以减少外资银行贷款给国内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3)审慎监管制度可以在控制信贷过快增长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我国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短期内难以改变,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速度和运行质量关系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局。审慎监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商业银行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

2.3重构和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是不可省略的程序,全过程形成相应的风险防范理念和风险监控机制。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加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一旦出现风险苗头,立即采取相应保全措施,确保银行资产安全。(2)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策略。控制贷款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流程体系,审批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硬约束和硬控制。(3)实行“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4)改善信贷风险控制考核和激励机制。要制定和落实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信贷风险监控和反馈责任人制度,加强检查、稽核,力促贷款风险管理规范化、监控到位化、竞争高效化;优化信贷风险控制奖惩机制,做到责任明晰、奖罚分明。

总之,只要有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一直会存在下去,但我们可以通过风险防范、管理等一系列的办法,控制风险,在经营业务时,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胜邦.以监管控信贷: 中东欧经验[J].银行家, 2006,( 11) .

[2]肖建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智能评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6).

[3]冯志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刍议[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11.

上一篇:试谈锅炉无损探伤检测方法 下一篇:如何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