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改形势下的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时间:2022-10-12 09:43:07

探索新课改形势下的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摘要: 探索高考复习策略,不仅有利于课改实施,而且有利于正确认识课改与高考的关系,圆满完成国家对学生的选拔。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全面而有效的复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主干 多媒体 过程 实际

一、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

新课程摒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所以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主要是问题、活动、探究和案例等,这与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十分相似。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已很好地顺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逐步渗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具体表现在命题者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度出发,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高考试题。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有关精神,大胆取舍,不要面面俱到,抓住重大时事,突出地球地图、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等重点知识的复习,在这些内容上要多花点时间,因为这些知识对学生终生有用,今年考了,明年还会考的。

“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虽然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社会素材,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知识落脚点都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因此高考地理复习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础,一般第一轮复习都要夯实基础,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将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而第二轮复习则要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宜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把初、高中地理内容结合起来复习:一是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整个地理主干知识体系,以干带支,融会贯通。二是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特别要提高学生从材料、地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做到:讲透自然地理原理,用活人文地理观点,熟悉区域地理特征,探讨区域发展问题。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也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这对于高三地理复习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高三年的地理复习课具有时间紧,知识容量大的特点。相对于其他高考学科而言,地理学科不仅要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还要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初、高中大量的地理知识进行梳理,许多教师都感到吃力。所以有条件的话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它能够把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多种信息综合表现出来,使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积极获取相关信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将一些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能够快速展示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高三地理复习来说,最为实用的是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图解地理过程的动画及展示复习地图、指导学生读图,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或利用展示台讲评须要画图的例题、试题,这些都比传统教学挂图和传统板书板画优越、高效。当前已有一些针对中学教学设计的电子地图,如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中学电子地图》、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与北京超图公司的《超级地图》、清华同方的《电子教学地图编辑系统》,若能利用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必须注意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为一个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与表演实际上是个比计算机更加灵活、富有创造性的“多媒体”。

三.重视过程与方法,加强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复习

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途径。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可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怎么做”的问题)和策略性知识(“为什么”的知识)三类。前者一般不需探究,后两类则需开展探究性学习,才易被学生内化。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安排了“问题”、“活动”知识块,有人认为它们是探究的萌芽。高考虽然不能以“探究学习”来代替笔试,但通过给出探究性情境材料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已屡见不鲜。前几年高考题中出现过诸如利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太阳高度角、当地经纬度及卫星观测等这类有探究性意味的试题,每套文综第Ⅱ卷的主观性地理试题也都具有探究性味道。因此,在高三地理紧张的复习中还必须多挤出一些时间,加强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复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一是充分挖掘课文中具有探究性的典型案例和课后“活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过程分析复习,或者在复习相关内容时,提出有一定思维量、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如黄河小浪底水库放水为什么能调水调沙,防止下游河床淤积?长江三峡大坝为什么不建在峡谷最窄处而建在相对宽谷处?修建伊泰普水电站也要像修建三峡水库那样移民吗?为什么?由台风想到为什么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与同纬度的南半球相比气象灾害频繁?当地人民是怎样防灾减灾的?)。二是利用历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考试中带有探究性意味的试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感受探究过程,感悟探究方法。

四、重视区域地理复习,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区域地理是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也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中才能加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也都具有地域性。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应用高中的系统地理原理分析初中区域地理问题,了解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地域空间的基本区域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中作为该现象形成要素的地理环境特色,掌握现象发生的地理背景。因此,学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和地理背景知识,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就高考地理而言,区域地理是基础,系统地理是重点,只有把二者有机地整合,才能提高地理学习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应有足够的重视:(1)重要的区域及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要利用经纬线、河流、地区轮郭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参照体系,强化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2)要教会学生用学科专业术语概括描述一个区域整体特征或其中某一要素特征,懂得在区域大背景下认识其中某一个要素的发展变化;(3)要关注区域对比(中外区域对比、外外区域对比、主要地理要素分布区域对比等),通过比较更加突出区域特色和区域差异;(4)特别关注中外结合部(已考过的区域:中亚与我国西北部、青藏高原与南亚、东北亚与我国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与东盟等)。

五、注意联系实际激活复习教学过程

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从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选材,是近年高考地理试卷命制的重要特点。注重对考生必备的地理素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生存环境的考查成为近年高考题的一大亮点。所以,让学生喜欢地理,认识到“有用的地理”是复习的关键。当教师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时,就接近成功了。我们应时时刻刻关注周围的生活,注意将生活现象引入到教学中来。如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天气与气候等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就易于学生理解;又如复习水资源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①对北方普遍缺水的城市,应如何收集利用雨水?国外怎么样做的?②哪些浪费现象发生在你身边?花钱能成为浪费的理由吗?等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上一篇:音乐类高考的视唱要有表现力 下一篇:新课程 新高考 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