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利用插图

时间:2022-10-12 09:23:26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利用插图

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插图,它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插图不是教材的附属物。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使插图更好地为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服务?笔者从运用插图导入新课,利用插图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结合插图突破难点,利用插图指导复述,利用插图总结全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进行了探索实践,并进行了粗浅的归纳,以求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导入;段意;复述;总结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有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图画大致有: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单元积累运用中的看图说话、课文中的插图等。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有两个特点:一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内容的加深,插图由多幅转向单幅;二是插图数量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渐减少。插图与课文的联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多幅插图的每一幅都体现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如《一只小羊羔》的六幅插图包含六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二是单幅插图展示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全神贯注》的插图描绘的是第二自然段叙述的内容;三是若干幅插图概括课文相对应的段落的意思,如《鸟的天堂》中的两幅插图,分别描述的是傍晚时大榕树的静态,以及清晨大榕树上百鸟R鸣的动态。

教材插图的安排,促进了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插图通过线条和色彩展示美,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是进行美育、培养观察力和进行思维训练的直观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插图的作用,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

一、运用插图导入新课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一开始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教学《我的战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插图:图中主要画了谁?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表情怎样?动作又怎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图上画的是一名战士,身上插着茅草作伪装,已经着了火。教师可以进一步质疑:这名战士是谁?在什么战场上?他为什么忍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呢?学生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还没有完全弄懂的疑问,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教学。

二、利用插图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归纳段意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一些教师感到教学难度大,不容易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学生做这类练习时,无从下手。课文插图可以辅助师生完成这一任务。例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时,我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按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叙述图意,告诉学生,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低年级课文中多幅插图占相当比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幅图归纳一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将多幅图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结合插图突破难点

而课文插图以有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可以弥补语言的不足。例如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我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三次看图。第一次看图,先让学生弄清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第二次看图让学生明白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第三次着重看水手划桨,由船的移动将铁牛带回岸边。这样,就把水的浮力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了。

四、利用插图指导复述

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要点,要么三言两语,要么照本宣科。运用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复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复述《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时,复述前先让学生观察图,述说手托炸药包,拉着导火线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完成复述任务。教师再进一步用问题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舍身炸暗堡的?暗堡被炸掉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在把课文内容连贯起来,学生的复述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五、利用插图总结全文

对学习课文的总结,是学习的升华,也是学以致用的开端。课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课文内容,读懂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全文。例如在《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中,第二幅图就表现了课文的内容。在总结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当老农抡起锄头打狼时,东郭先生的神情是怎样的?”看图。学生很容易观察出东郭先生难为情、惭愧的表情。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东郭先生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情呢?学生弄清楚后,教师可进一步拓展:生活中遇到像狼一样的人,你该怎么做呢?

除上述五种运用外,插图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进一步探索。

上一篇:《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下一篇:论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打造未成年人精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