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新城发育进程

时间:2022-10-12 09:14:19

摘要:我国大城市的新城建设,从发展的萌芽起步至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也展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征。未来的城市建设可从中吸取经验,避免失误。

关键词:新城建设,发育进程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own in the big cities of China,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d started so far, experienced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course, also showed certain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city of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can draw experience, to avoid mistakes.

Keywords: new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述

新城并不能一夜崛起,也是由小而壮大,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心。以下整理归纳的新城的发育进程,主要参考了我国主要城市案例而总结。这些中心城市最早面临人口和环境压力的过大冲击,最迫切地需要新城的建设,也最容易从历史脉络中整理出其发育进程。

二、新城发展的各个阶段:

(1)单核发展时期,开辟工业区(50年代初)

这一阶段总的发展趋势是城市空间由单中心向外扩展方式转变。大多数古城,沿袭了中心单核的城市骨架,加上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较为注重对城市旧有设施的依赖。

诸如北京、西安都在这一时期开始将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周边,这些工业区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全,少量的居住区多数为工厂职工所设,对居民的吸引力较低,只是新城的雏形。

组团式、带状发展,开辟早期卫星城镇(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

此时的中心城市规划开始自觉地考虑新城的发展空间,并着手考虑布置第一批新城,形成带状、组团状的分散趋势,显然有了新城发育的痕迹。

向多极核扩展转变与重点建设(80年代至90年代)

改革开放带来的蓬勃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新城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进入90年代,房地产业的激活使得大片的居住区在城市边缘区拓展,相对宽松的居住环境开始吸引人口迁入,加快了新城发育。

另一个特点体现在新城的重点建设,经济发展对新城建设的推动有了具体的着力点。如北京把之前31个卫星城建设项目缩减到4个,分担其部分功能,如高校区(昌平)、空港开发区(顺义)、工业园区等等,同时各种可独立运作。此时的新城逐渐成为展示古城新貌的一个窗口,同时也开始摆脱对中心城区的完全依附。

新城带动旧城阶段(2000年至今)

在这一阶段,新城不仅自身功能趋于独立、完整、合理化,更以其特殊的空间、资源优势,带动着旧城区的发展。

以苏州市的工业园区为例,初仅以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的设立,功能看似单调。但其在规划之初就预留了居住、金融、文化等大批用地。近20年来,新城吸纳了古城大多数的金融、文化机构,其中包括90%的银行、60%的科研机构、大批新建的演艺展览场馆。因此,园区对人口的迁入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多数迁入人口都来自旧城,极大地缓解了旧城区的人口压力。

成熟的新城还具有区域意义。对于区域而言,城与城的对接是产业高效运转的关键,其中新城的贡献不可估量。这种良性的连接使得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对城市和区域都有利。下图为广州市新城发展的历程。珠三角地区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人流资源充裕,新城的合理建设使得这种规模的膨胀更具有质量优势。

三、总结与补充:

参考文献:

1.张捷等 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黎格伶 广州市新城发展研究——基于三类新城的分析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王宏远 樊杰 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对新城建设的影响 城市规划 2007(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探讨 下一篇:家居生活产品设计的应用与研究